找有关低碳环保的800字作文
尝试' 低碳生活'「低碳生活 (low carbon living)」,正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 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 在中国,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2.7吨,但一个城市白领即便只有40平方米的居住面积,开1.6L车上下班,一年乘飞机12次,碳排放量也会在2611吨。节能减排势在必行。 如果说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节约能源这些环保理念已成行为准则,低碳生活则更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简单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包括以下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 冰箱 ■食品之间、食品与冰箱之间应留有约10毫米以上的空隙。 ■用数个塑料盒盛水,在冷冻室制成冰后放入冷藏室,这样能延长停机时间、减少开机时间。 空调启动瞬间电流较大,频繁开关相当费电,且易损坏压缩机。 ■将风扇放在空调内机下方,利用风扇风力提高制冷效果。 ■空调开启几小时后关闭,马上开电风扇。晚上用这个方法,可以不用整夜开空调,省电近50%。 ■将空调设置在除湿模式工作,此时即使室温稍高也能令人感觉凉爽,且比制冷模式省电。 在同样长的洗涤时间里,弱档工作时,电动机启动次数较多,也就是说,使用强档其实比弱档省电,且可延长洗衣机的寿命。 ■按转速1680转/分(只适用涡轮式)脱水1分钟计算,脱水率可达55%。一般脱水不超过3分钟。再延长脱水时间则意义不大。 ■较干的食品加水后搅拌均匀,加热前用聚丙烯保鲜膜覆盖或者包好,或使用有盖的耐热的玻璃器皿加热。 ■每次加热或烹调的食品以不超过0.5千克为宜,最好切成小块,量多时应分时段加热,中间加以搅拌。 ■尽可能使用“高火”。 ■为减少解冻食品时开关微波炉的次数,可预先将食品从冰箱冷冻室移入冷藏室,慢慢解冻,并充分利用冷冻食品中的“冷能”。 计算机 ■短时间不用电脑时,启用电脑的“睡眠”模式,能耗可下降到50%以下;关掉不用的程序和音箱、打印机等外围设备;少让硬盘、软盘、光盘同时工作;适当降低显示器的亮度。 ■用笔记本计算机要特别注意:对电池完全放电;尽量不使用外接设备;关闭暂不使用的设备和接口;关闭屏幕保护程序;合理选择关机方式:需要立即恢复时采用“待机”、电池运用选“睡眠”、长时间不用选“关机”;电池运用时,在WindowsXP下,通过SpeedStep技术,CPU自动降频,功耗可降低40%。 燃气 ■用大火比用小火烹调时间短,可以减少热量散失。但也不宜让火超出锅底,以免浪费燃气。 ■夏季气温高,烧开水前先不加盖,让比空气温度低的水与空气进行热交换,等自然升温至空气温度时再加盖烧水,可省燃气。 ■烧煮前,先擦干锅外的水滴,能够煮的食物尽量不用蒸的方法烹饪,不易煮烂的食品用高压锅或无油烟不锈钢锅烧煮、加热熟食用微波炉等等方法,也都有助于节省燃气。 ■开短会也是一种节约,照明、空调、扩音用电都能省下来。即将过期的香水,可喷洒在塞入枕头的干燥花里、洗衣服的水中和拖过的地板上 ■任何电器一旦不用立即拔掉插头 ■尽量选用公共交通,开车出门购物要有购物计划,尽可能一次购足。多步行,骑自行车,坐轻轨地铁,少开车。 ■开车节能:避免冷车启动,减少怠速时间,避免突然变速,选择合适挡位避免低档跑高速,定期更换机油,高速莫开窗,轮胎气压要适当。 ■多用电邮,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传真打印机 ■多植树。
如何解决黄河带来的灾难
1。在黄河周围植树。原因: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2。关闭在黄河周围的一些高污染化工厂。原因:在黄河里排放污染物
3。在平缓地方建立沉淀池。原因:过滤一些有害物质和大量泥沙
一、少放污水 二、保护水资源 三、保护植被 四、植树造林 五、家强中游绿化 六、加强下游清淤,疏浚河道 七、减少污染排放 八、控制工业用水.节约水源 九、加固河堤
以说形势严峻。黄河是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最重要的水源。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水量的短缺也决定了流域大部分河流水环境低承载力的基本特性,使有限和宝贵的水资源更易受到污染的威胁,黄河以占全国2%的水量资源承载了全国接近10%的污染物量,致使多年来黄河水质状况急剧恶化,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黄河供水安全已构成严重威胁。黄河水污染趋势发展迅速。据统计,1980年黄河流域城镇工业和生活废污水排放量21.7亿立方米/年,流域主要河流总体水质状况良好,干流水质均可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三类标准的要求,河流污径比小于5%,河流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再生净化能力可得到基本维持。进入90年代以后,由于对黄河流域资源与环境保护工作重视不够,在流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造成了日趋严重的水污染问题。饮用水水源地功能难以得到保证。受河流上游污染影响,目前黄河干流石嘴山至河口镇、潼关至三门峡和花园口以下河段,几乎所有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都不合格。
采取综合手段控制黄河水污染,确保饮水安全,已成为目前黄河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目前我国许多河流水域已变成了废物倾倒的场所,导致了严重的河流水功能破坏和生态系统失衡。水是一种可循环再生的资源,生态圈中地表水、地下水和空中水的变化构成了水循环的完整周期,一旦这个循环的任何环节受到污染,则整个水循环体系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难以预计的破坏。污染的水必然会对水循环和人类饮水安全构成威胁。我们可以做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我们在环境中排入某种污染物,则极有可能会在我们的水龙头中也流出相同的污染物质。在一定程度上讲,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保持水源的清洁也是维持黄河健康的基本条件。
首先要健全我国和黄河的水法规与标准体系。国家要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保护范围的界定、行政管理职责与部门工作协调、水资源开发利用原则、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要求等方面的要求进行确定;尽快制定和颁布《黄河法》,依法保护黄河水资源,为确保黄河饮水安全提供法规保障;要完善饮用水保护的相关标准。
其次要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型社会。多年来,黄河流域忽视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制约作用,大量资源高消耗、技术低水平和污染高产出的建设工程得以重复建设,流域资源流失、生态破坏及产生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流域各级政府应在经济建设与水资源管理中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政府对资源利用、保护和配置的管理,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型社会。
其三要切实加强水污染治理和环保监督。目前向黄河干流直接排污的入河排污口稳定达标率不足50%。究其原因,一是企业治污成本远高于生产成本,企业治污设施形同虚设;二是目前环境保护监管工作乏力、环保行政处罚的警示作用极为有限;三是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第四是要形成水利和环保等部门“团结治污”的工作配合机制。水利、环保等部门应对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监测,并实现管理和监测基础信息的资源共享,建立起以流域和区域管理相结合、水利和环保管理相配合为基础,多部门分工合作的水环境保护体制和工作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