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月
11
2025
0

化肥中的氮磷钾对植物分别有什么作用啊?力求详细!

一、化肥中的氮磷钾对植物分别有什么作用啊?力求详细!

氮是构成蛋白质的主要成分,对茎叶的生长和果实的发育有重要作用,是与产量最密切的营养元素。在第一穗果迅速膨大前,植株对氮素的吸收量逐渐增加。

以后在整个生育期中,特别是结果盛期,吸收量达到最高峰。土壤缺氮时,植株矮小,叶片黄化,花芽分化延迟,花芽数减少,果实小,坐果少或不结果,产量低,品质差。氮素过多时,植株徒长,枝繁叶茂,容易造成大量落花,果实发育停滞,含糖量降低,植株抗病力减弱。番茄对氮肥的需要,苗期不可缺少,适当控制,防止徒长;结果期应勤施多施,确保果实发育的需要。

磷肥能够促进番茄花芽分化,提早开花结果,促进幼苗根系生长和改善果实品质。缺磷时,幼芽和根系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色暗绿,无光泽,背面紫色。

番茄对磷的吸收以植株生长前期为高,在第一穗果实长到核桃大小时,植株吸磷量约占全生育期90%。所以,番茄苗期不能缺磷,以免影响花芽分化。番茄吸收磷肥的能力较弱,尤其在低温下的吸收率较低。磷肥一般作基肥,也可用0.5%磷酸二氢钾溶液作叶面喷施,进行根外追肥。钾在植物体内促进氨基酸,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运输,对延迟植株衰老,延长结果期,增加后期产量有良好的作用。

钾能促进植株茎秆健壮,改善果实品质,增强植株抗寒能力,提高果实的糖分和维生素C的含量,和氮、磷的情况一样,缺钾症状首先出现于老叶。钾素供应不足时,碳水化合物代谢受到干扰,光合作用受抑制,而呼吸作用加强。因此,缺钾时植株抗逆能力减弱,易受病害侵袭,果实品质下降,着色不良。番茄对钾肥的需求主要是在果实迅速膨大期以后。钾肥一般是在基肥时施入,果实膨大期可施用复合肥或叶面喷施0.5%磷酸二氢钾溶液。植株中大部分钙存在于叶内,并且老叶中钙的含量比嫩叶高,大量的钙以果胶酸钙的形式固定在细胞壁的中胶层中,成为细胞质膜和细胞壁的重要成分。钙可以促进根的形成和生长,促使茎秆粗硬,增加养分吸收,有利提高番茄果实中糖和维生素C的含量。由于钙在植物体内不容易移动和重新分配,缺钙时首先是生长点死亡,上部叶片变黄,叶尖叶缘萎蔫,叶柄扭曲,茎顶端呈坏死斑点,脐部黑腐。缺钙时可用0.4%氯化钙溶液叶面喷施。钙多存在于幼嫩器官,是叶绿素分子的重要组成元素。

镁是多种酶的专一活化剂,可促进呼吸作用和核酸、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并促进糖分和脂肪的形成,有利于番茄的营养物质从老叶向新叶及幼嫩器官转移。镁素缺乏,老叶叶缘、叶脉失绿,产生枯斑或死亡,果实小而低产。番茄缺镁时用0.2%硫酸镁溶液进行根外追肥。

硫是蛋白质的组成元素,维生素中的生物素、维生素、泛酸都是含硫化合物,硫又是许多重要酶类的结构成分。由于硫在体内流动性较差,缺硫的病症在幼叶比老叶表现得更明显。缺硫时植株代谢混乱,影响氨基酸、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合成,造成番茄叶片变黄、下卷,茎变紫。番茄缺硫时用0.01%~0.1%硫酸钾溶液进行叶面喷施。

微量元素除氮、磷、钾、钙、镁、硫等大量元素外,番茄还需要铁、锰、硼、锌、铜、钼等微量元素,这些微量元素缺乏时植株生长不良,如发现缺素症状时,应立即叶面喷施相应的微肥。

二、农业中使用硫酸铵需要注意什么

农业中使用硫酸铵需要注意:

(1)尽量不要将硫酸铵施用在水田里。因为在淹水条件下,土壤会严重缺氧,硫酸铵施用后,其中的硫酸根离子会被还原成硫化物。硫化物浓度积累过高可使植物根系受害而死亡。

(2)硫酸铵属于酸性肥料,长期施用能提高土壤的酸性,因此硫酸铵不适宜在酸性土壤上施用。在南方酸性土壤上施用时应注意配合施用草木灰或磷矿粉、钙镁磷肥等。在北方石灰性土壤上施用,为防止土壤中的钙离子与硫酸根结合生成难溶性的硫酸钙,引起土壤板结,应注意配合施用有机肥料。

(3)硫酸铵可以用作基肥、种肥和追肥。

作基肥时要深施覆土,以利于作物吸收。作种肥时施用量不宜过大,控制不要超过每亩3公斤。作追肥是最适宜的施用方法,要根据不同土壤类型确定硫酸铵的追肥用量。对保水保肥性能差的土壤,要分期追施,每次用量不宜过多;对保水保肥性能好的土壤,每次用量可适当多些。

土壤水分多少也对肥效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旱地,施用硫酸铵时一定要注意及时浇水。在水田作追肥时,则应先排水落干,并且要注意结合耕耙同时施用。

(4)不宜在同一块耕地上长期施用硫酸铵,否则土壤会变酸造成板结。如确需施用时,可适量配合施用一些石灰或有机肥。但必须注意硫酸铵和石灰不能混施,以防止硫酸铵分解,造成氮素损失,一般两者的配合施用要相隔3~5天。

(5)不能将硫酸铵肥料与其他碱性肥料或碱性物质接触或混合施用,以防降低肥效。

三、红薯苗移栽用啥药做根部处理

不用药就可以。

每年的4月下旬至5月上旬是春红薯移栽定植的时期,清明节已过气温逐渐上升,农民朋友就该整地施肥准备红薯苗移栽工作。红薯移栽过程中存在种植深度的深浅问题,那么种植深度是越深越好还是越浅越好?具体种多深合适呢?

红薯种植深度与薯块形成有关。

红薯的薯块形成的最佳条件包括土层厚,疏松透气,肥力充足,昼夜温差大等。满足以上条件后,将红薯秧插入适宜土层中,有利于红薯根系的生长和膨大,对形成光滑的薯块有利,而且深度浅的话容易形成较大薯块。如果种植过深,在红薯膨大过程中容易因土壤通气不畅,水分控制不好而形成木质根(薯块中形成的红色根系)或者薯块畸形,甚至停止生长,影响红薯的外观品质和产量。因此,红薯种植时要控制好种植深度。

红薯种植时的适宜深度。

一般来说红薯种植时,红薯秧的入土深度在5~8厘米,即节数的4~5节埋入土中,露出土壤的部分要保留3片左右的叶片,如果是夏红薯种植深度会稍微深一些,地上部分一般留2片叶就可以了。但具体的种植深度还要考虑地区以及土壤条件,如果是山岭地,旱地、气温较低的地块种植深度要稍微加大一些,这样有利于保温抗旱,毕竟红薯是耐旱怕涝作物。虽然浅栽有利于提高产量但也不宜过浅,否则会影响移栽苗的成活率。

红薯种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红薯移栽后要根据墒情进行浇水,但要根据土壤情况及时进行排灌,避免水涝造成红薯减产,一般建议采用滴灌的形式进行灌溉,节水且效果好。红薯生长过程中底肥比较重要,一般施足底肥后,后期追肥1~2次即可,也可根据情况再补充叶面肥。其中红薯对钾肥的需求量最大,其次是氮肥,对磷肥需求量最小,一般建议使用硫酸钾肥。在红薯生长的前期控制好氮肥的追施量,避免氮肥过量导致秧苗徒长,可以使用沃叶氨基酸水溶肥,影响薯块膨大生长。

避免翻蔓、提蔓。很多农民朋友在红薯生长后期会给红薯翻蔓、提蔓,本意是帮助增加红薯的光合作用效率,其实在翻的过程中会把红薯的不定根拉断,影响其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反而度红薯的生长不利。

此外,红薯在生长过程中病害发生很少,虫害也主要是食叶性和啃噬块根的,所以要及时防治,注意适时采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