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月
07
2025
0

小叶榄仁小苗的种植方法

一、小叶榄仁小苗的种植方法

小叶榄仁小苗的种植方法

1.选择土地:由于小叶榄的耐旱、耐寒能力较强,可以在很多环境中生长,但最佳种植地是富含有机质的土地和透水性好的土壤。

2.繁殖:小叶榄仁可以通过种子繁殖,但种子发芽率较低,因此建议通过扦插进行繁殖。取下生长势旺盛的小枝,插入腐熟泥土中,保持湿润,并选择遮荫环境,约两个月后,小苗就可以栽植到固定位置。

3.栽种:在土壤中挖一个小的深度为孔,将小苗放入孔中,先用一些土覆盖住,然后加入适量的有机肥,略加压实,再加一层土进行覆盖,注意不要用力压实,用手轻轻拍实即可。

4.管理:小叶榄抗旱能力强,但在遇到干旱的天气,需要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草木灰、氢氧化钙、钙镁磷等肥料不仅可以增加土壤肥力,还可以调节土壤酸碱度;同时,拔除杂草也是重要的管理措施。

5.采摘:小叶榄仁的成熟期在秋季,果实上的皮变成棕色后即可采摘,然后在通风、阴凉的地方晾干或烘干。

二、桂花树怎么用种子繁殖

桂花树的播种育苗是指通过有性过程得到桂花树种子,利用桂花树种子来繁殖后代的一种育苗方法。该方法在园林绿化树种育苗中常用。其操作简便,能获得大量的桂花实生苗,而且苗木生长健壮,根系发达,生命力强,寿命长,尤其是树干发育良好,适宜用作行道树或庭院树。
    种实的采集和保存桂花的果实为核果,外面包裹肉质果皮,种子在翌年月份成熟。当果实进人成熟期,果皮由绿色逐渐转为紫黑色,并开始从树上脱落时,即可从树上或地面收集饱满的种实。
    桂花的果实成熟脱落时,外部形态上虽已完全成熟,但内部种胚发育尚不完全,生理上还没有完全成熟,需要经历长达6个月以上的时间,才能完全生理后熟。因此,种实采集处理后,不宜随采随播,而要及时进行混沙贮藏,使种子顺利度过生理后熟期。
    将采集的果实堆沤3天左右,待果皮软化后,浸水搓洗去果皮和果肉,并漂浮去空瘪的种粒,得出净种,稍加晾干,即混润沙贮藏。沙藏时,要控制好沙子的湿度,初期要求沙层偏干而不宜过湿,沙的持水量以10为宜;到了沙藏的中、后期,可逐步加大沙的持水量至5000,一般以“手握成团,手松即散”的湿度较为适宜。沙藏期间,要注意防止鼠害。还要注意勤查种子,如发现种子发霉,则应及时捡出,用清水洗净、阴干后,重新混沙贮藏。种子忌暴晒,由于桂花种子种皮上没有蜡层,很容易因失水而干瘪,使种子失去生理活性,从而影响发芽。
      2月种桂花的播种以当年的11-12月份或次年1^2月份进行为宜。多采用条播法。在桂林地区通常采用宽幅条播,即在准备好的苗床上,开横向的条沟,沟宽10^-12厘米,构深2-3厘米,沟距20^25厘米。然后在沟中间,每隔6-8厘米播一粒种子。播种时,要将种脐侧放,以免胚根和幼茎弯曲,影响将来幼苗的生长。一覆细土1^-2厘米厚,再盖上薄层稻草,喷水至土壤湿透,以防土壤板结和减少水分燕发。70Y.~ 80写,从一般母树采集的种子,发芽率为50%左右。40左右。每天的遮阳操作一般是上午盖,傍晚揭;晴天盖,阴雨天揭。到9月中旬,可以不用再遮阳。
    桂花种子的发芽期不整齐,盛期不明显,前后可持续4个月。催芽较好的从健壮母树所采集的种子,发芽率可达
护播种后管理工作的好坏,是育苗成败的关键。种子萌发后的管理工作应及时跟上,以利于幼苗生长。
    (1)、揭草和遗阅当种子萌发出土后,要及时揭除盖草,将草放置于行间。这样既可保持土壤湿润,又能防止杂草生长。桂花幼苗比较耐阴。进人夏季高温季节后,应及时搭拥遮阳,保持荫棚的透光度为
    (2)、松土和除草松土要及时进行,深度为2-3厘米。一般宜浅不宜深,以防伤根。除草可结合松土进行,以人工除草为主,力求做到除早、除小和除了。沟边、步道和田埂的杂草也要除净,以清洁圃地,消灭病虫害滋生场所。
    (3)、挠水和施肥夏秋干旱季节,必须注意抗早保苗。浇水以早晨或傍晚进行为宜,水要浇透浇匀。雨季要加强清沟排渍,避免苗木受涝。幼苗出土1个月以后,进人苗木生长旺盛时期。此时施肥以薄肥勤施为原则。每月应浇施1-2次腐熟稀薄的厩肥液或氮肥。浓度以厩肥液10%或尿素液30%为宜。随着幼苗的生长,施肥浓度可以适当加大。人秋后,停止追肥,以防苗木徒长和遭受冻害。在追肥时,不要使肥液沽污幼苗,以免伤苗。
    (4)、病虫害防拾连作的桂花苗圃容易发生叶枯病和立枯病,造成叶片大量枯黄脱落,或苗木根颈和根部皮层腐烂,而导致全株枯死。因此,桂花圃地不宜选择连作地,也不宜选择种过烟草、麻类和蔬菜等作物,容易发生菌核性立枯病和根腐病的地方。如发生病害应及早喷波尔多液防治。桂花幼苗期还容易发生蚜虫危害,应及时防治。
    幼苗移植一般1年生苗高25-30厘米,次年早春进行间苗,去掉弱苗和病苗,保留健康幼苗,使株行距为25厘米X25厘米邝年生苗高60^80厘米,3年生苗高120^-150厘米,即可进行再次移植。

三、毛榛子的主要功效

毛榛子行间土壤耕作深度10㎝(因榛子根系主要分布深度10㎝~50㎝,不宜深耕)。在生长期间中耕3~4次,深度7㎝~8㎝。在坡地行间,进行横向耕作,防止土壤冲刷。在整个生长季节,种植地的土壤保持疏松和无杂草状态,使种植带间的草带(带状整地留下的宽度)保持充分湿润。

栽植后的前两年,行间可栽种蔬菜、爪类作物(距毛榛子植株树干不少于1m)、羽扁豆、燕麦、芥菜、绿肥作物。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每2~3年施入一次,其中磷肥和钾肥秋耕松土或浅耕时施入,氮肥早春施入。 肥是榛园土壤综合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毛榛子树从定植开始直至完成其整个生命周期都要多年生长在同一块土地上,而且每年都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营养元素,土壤中的营养被大量消耗。为了保证榛树的正常生长与结实,必须及时进行施肥补充营养,而且充足的营养更有利于榛树花芽分化和减少隔年结果幅度,增加毛榛子结实量。

科学合理地施用肥料,是高产、稳产和无公害的要求。总的原则是以施用符合卫生标准的有机肥料为主,尽可能不施或少施化学合成肥料,以保持和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及生物活性,满足榛树生长发育对营养的需求。 1.人工采收

树型较矮的毛榛子树,可直接以手采摘,采收时可连同果苞一同采下,采后集中运到堆果场脱苞。树型较高的毛榛子树,可以设法振动毛榛子树大枝,使榛果落地,再集中收集起来;也可待其自然熟透让果实脱苞落地,再拣拾集中起来。一般隔天拣果1次。采用此法采收,必须事先清理园地。

2.机器采收

采收之前,先将园地清理干净,平整土地。采收时,先用振动机抓住毛榛子树大枝将榛子振落地面,然后用吸收机收集起毛榛果。

采收后经过清除杂质、干燥处理,含水量为4%~7%的榛子,即可用于贮藏。 1.普通仓库贮藏。纯干的毛榛子以麻袋、金属丝篮子、网兜等容器包装均可。用牛皮纸小包装,每袋10kg,袋口封严,可延长贮藏期。仓库要清洁、干燥、通风、阴凉无鼠害。严禁与煤油、汽油或有其它异味物品、毒品、腐蚀性物品一同存放。仓库内可以用麻袋码垛存放,这样既减少占地面积,又便于清点搬运,但注意千万不能将麻袋紧贴地面,不要靠墙,要留出通风空间。贮藏期间要经常检查,以防漏雨、水浸及虫害、鼠害。此外,还要经常通风、保持清洁。

2.二氧化碳密闭贮藏。这是夏季防止榛仁变质的有效措施。即在前方法堆码垛的基础上,先在地面铺层塑料布,码垛之后再在其上面罩—塑料罩。将上下塑料布的边缘重叠在一起,用沙土压紧以防漏气。然后由底部充入二氧化碳。当罩内二氧化碳浓度变稀后,要随时补充,并注意防止漏气。同时尽量避免外界高温影响库内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