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月
02
2025
0

树上的木耳都能吃吗?

一、树上的木耳都能吃吗?

各种树木都能生木耳,它的良毒也由木性决定的。木耳生长于栎、杨、榕、槐等120多种阔叶树的腐木上,生长在古槐、桑木上的很好,柘树上的其次。其余树上生的木耳,吃后使人动风气,发旧疾,肋下急,损经络背膊,烦闷。只要是有蛇、虫从下面经过的木耳,有毒,尤其是枫木上生的木耳,有大毒,如误食会使人狂笑不止。采来的木耳如颜色有变,就有毒,夜间发光的木耳也有毒,欲烂而不生虫的也有毒,食用害人。如吃木耳中毒,可生捣冬瓜藤汁解。

二、银耳是怎么长出来的是哪地方的菜.怎么这么贵呢?

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又名白木耳、白耳子、银耳子等,隶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银耳目、银耳科、银耳属,是珍贵的食药用菌。它富含胶质,泡发率高,可制成多种甜食及菜肴。野生的银耳在我国生于浙江、福建、江苏、江西、安徽、台湾、湖北、海南、广东、香港、广西、贵州、云南、陕西、内蒙古、西藏等地。银耳的人工栽培始于清光绪二十年,但好长时期处于半野生状态,每年把树木砍下来,靠天然孢子接种,每百公斤段木只能收到干耳50-100克。40年代,杨新美用孢子弹射分离法,首先获得银耳纯种。60年代初用银耳纯菌种-孢子悬浮液栽培银耳,并大力推广人工接种技术,使每百公斤段木的干耳产量提高到0.5-1.5公斤。70年代中,改进了银耳瓶栽法,其后,袋式栽培也试验成功,并很快遍及全国,单产和总产都大幅度提高。每百公斤木屑可收到干耳5-10公斤。银耳的价格也降到了一般人能吃得起的水平。

三、白木耳和黑木耳各有什么功效!它们有什么区别!

木耳寄生在阴湿腐朽的树干上,形状似人耳,颜色黑褐色的叫黑木耳,简称木耳;白色的叫白木耳,又名银耳、雪耳。在广大消费者的心目中,通常总认为白木耳比黑木耳营养好。这种说法有科学根据吗? 从保健消费看,我国人民认识黑木耳的历史远远早于白木耳。汉朝《神农本草经》中已有关于黑木耳药用的记载,而白木耳的药用在清朝《本草再新》中始见记载。从中医药角度看,两者的性质是相近的。黑木耳性平味甘,功能凉血、益气、润肺;白木耳则是性平味甘淡,功能润肺生津,滋阴降火。 黑木耳和白木耳都具有防止脂褐素形成的作用。脂褐素沉积在皮肤细胞内,就会形成“老人斑”;脂褐素积聚在心、肝、肾等脏器里,就会降低这些器官的代谢功能。脂褐素积聚越多,机体的老化程度就越严重。可见,这两种木耳均属于益寿、抗衰、健美的功能性食品。同时,两种木耳都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功能,有抗病毒、抗肿瘤的作用。 如果从营养素含量看,二者却有不小的差别。在100m克产品中,黑木耳的蛋白质含量为12.1克,白木耳为10.0克,相当于黑木耳的82.3%;胡萝卜素含量黑木耳为100微克,白木耳为50微克,相当于黑木耳的50%;维生素E含量黑木耳为11.34毫克,白木耳为1.26毫克,仅相当于黑木耳的11.1%;钙的含量黑木耳为247毫克,白木耳为36毫克,仅相当于黑木耳的14.6%;铁的含量黑木耳为97.4毫克,白木耳为4.1毫克,仅相当于黑木耳的4.2%;锌的含量黑木耳为3.18微克,白木耳为3.03微克,相当于黑木耳的95.3%;硒的含量黑木耳为3.72微克,白木耳为2.95微克,相当于黑木耳的79.3%。由此可见,两种木耳的药用性质虽然相近,但在营养价值方面,同黑木耳相比,白木耳是略逊一筹的。

四、有谁知道最新的种植段木黑木耳的栽培技术

黑木耳属于木腐菌类,不能象植物那样自己制造营养,生长发育所需的碳源和氮源完全依靠菌丝体分泌胞外酶分解基质而获得。黑木耳在自然情况下能耐-40℃的严寒;夏季36℃以上的酷暑对其生长极为不利。黑木耳是一种好气性菌,菌丝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氧气量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又因子实体是一种胶质菌,能从自然环境中吸收大量的水分来维持其生命,木耳内的含水量过大会因通气性不良而使菌丝体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所以黑木耳是一种怕涝、不怕旱的真菌。知道了黑木耳的特性,在栽培黑木耳时就可以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求获得最佳效益。

1 场地的设置

1.1耳场的选择

耳场应选择在避风向阳、小气候温暖、昼夜温差小、空气湿润、日照充足、靠近水源且又不受水害的沙质地面或平坦草地,栽培量较大的耳场还要考虑到交通条件。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块不宜做耳场。

1.2耳场的建立

选好场地后,要做好计划,视耳木量的多少对场地进行清理、平整并搞好消毒。根据我们多年的研究,架式栽培通常每立方米耳木占地30~50平方米。

2 耳木的准备

2.1栽培树种及木质的选择

阔叶树的木材在人工条件下都可以生产出黑木耳,但有些树种因经济价值太低,不宜做生产树种推广。在辽宁东部地区,常用的树种有千金榆、胡桃楸及壳斗科的栎类树种等。研究证明,边材厚度低于0.8cm的木材不宜用做耳木。木材的径级在6~12cm、土质较肥沃的地块上生长的木材是理想的耳木。

2.2耳木的采伐及处理

耳木的采伐时间应在土地封冻后至树液流动前的冬季采伐,其他时间采伐的耳木易造成树皮脱落而降低产耳量。采伐后要及时打枝截段。打枝时的切面与树木径向呈90°角,尽量减少耳木的创伤面,并要保留0.1cm左右的支座。截段的长度应在1.2cm左右,截段的耳木应及时运到耳场晾晒。

3 耳木接种

耳木接种是人工栽培黑木耳的一道重要工序。接种成活率高,可在不加任何成本的条件下获得较高的产耳量,反之则造成栽培失败。

3.1接种前首先要准备好菌种

优质的黑木耳菌种是获得黑木耳高产的首要条件。菌丝要粗壮密集、抗逆性强、上下洁白一体、菌种瓶内壁附有无色透明的水珠、无收缩现象;嗅其有蘑菇清香的菌种为优。

购回菌种后不能马上接种时,菌种应放在阴凉、干净、无异味的环境内。存放处的温度应在3~5℃,湿度应在65%~75%。一定不能与化肥、农药混放。

3.2接种时间的确定

根据我们试验得出的结论,接种最适时间在当地自然气温平均稳定在5~8℃时最适。温度过低或过高对菌种的成活率都有影响。在辽宁东部,接种时间在3月15日至4月5日为最佳。

3.3接种

就近把菌种施入木段内。我们常用的方法是先在耳木上打穴,把菌种施入穴内。用一定的材料将穴口封住即可。

3.4打穴密度

以4.2~4.7×(7~9)cm为最佳。根据耳木材质而定,材质坚硬的可适当密些。

3.5打穴深度

根据耳木材质的坚硬程度而定,一般1.0~1.5cm的穴深较适宜。耳穴深度不宜超过边材的厚度,但也不能浅于1.0cm,过浅会因施菌量少而影响成活率。

3.6施菌与封穴

打好穴的木段尽量少与地面接触,以保持穴内干净,最好是随打穴、随施菌、随封穴。施菌时,要把菌种掰成块后施入穴内,并用与穴径相同的工具将菌种送入穴中,一定要让菌种与耳穴的底部紧密接触,以保证菌种能充分利用耳木中的水分。施菌的高度与耳木的木质部相平,留出耳木的树皮部分以便封穴。封穴的材料很多,如木塞、玉米芯、石蜡、黄泥等,无论用什么材料都要经过消毒处理后方可使用。封穴时一定要封平、封严。

总之,整个施菌过程中一定要保持环境卫生、工序紧凑,当天打完穴的木段当天一定要接完种,封好穴。

4 耳木接种后的管理技术

菌丝体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要受三大因素的制约,即温度、湿度和氧气量。

4.1 温度

黑木耳菌丝体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2~32℃。低于14℃时生长缓慢,而低于5℃时则停止生长,长时间超过36℃时菌丝体就会死亡。

4.2湿度

黑木耳菌丝的最佳湿度为70%~80%。接种后第2周菌种自身的含水量完全可以满足菌丝体生长的需求,所以不需再补水。第3周开始可因环境条件的变化,如温度上升、风速等变化使水分蒸发,应每隔3~5天补水1次,保持耳木含水量达到35%以上,并保持耳木表面的树皮无水迹,以防杂菌滋生。

4.3空气

黑木耳菌是好气性真菌,它的生命活动中需吸收大量氧气,接种10天后,可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经常对耳木进行翻倒,直至耳木上见到子实体为止。以堆垛发菌为例,当垛表层温度在20℃时,垛低层的温度却只有了℃左右。但这对垛底层的湿度却远高于垛表层,所以每隔7~10天应结合补水倒垛1次,这样既能保证耳木对氧气的需要,又可调节耳木间的温、湿度。

5 产耳期的管理

菌丝体发育到一定程度,体内积累了大量的营养,便由营养生长阶段转向生殖生长阶段。这阶段的管理,温度不再是主要因素,而湿度和氧气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5.1 前期

当耳木上出现30%左右的耳芽时,耳木就应转移至耳场地,这时耳木内菌丝体的营养蓄积量并不十分充足,所以不能经常补水,防止出现耳木含水量过大和通气不良的现象(如果是这样,就会产生大量的流耳)。正常的管理方法:视天气情况,每隔5~7天浇1次透水(是指耳木完全吸足水分而言),逐渐降至每隔1~2天浇1.次透水,最后达到每天浇水1次。浇水的时间应在每天傍晚进行。除此之外,还要经常对耳木进行掉头、转面,以调节耳木内的温、湿度。

5.2中、后期

每采1茬耳之后,菌丝体都处于营养缺乏和衰弱状态。耳木内含水量已处于饱和状态,耳木的通气性非常差,应及时对耳木进行晾晒。晾晒的时间可根据耳木的含水量而定,一般为10~20天。当耳木含水量降至35%左右时,就可恢复到前期管理的浇水过程,进行下1茬耳的生产。

5.3黑木耳的采摘

当黑木耳的子实体边缘出现皱褶、耳梗收缩,耳片腹部出现大量的白色孢子粉时就标志着耳片发育成熟,应及时采收。采收前应及时停水晒段,使木耳在段木上晒干之后再采收(尽量不采鲜耳)。春耳和秋耳的采收,可采大留小,伏耳要大小一起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