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找“温室效应及危害“的文章
温室效应及危害
温室有两个特点:温度较室外高,不散热。 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的玻璃育花房和蔬菜大棚就是典型的温室。使用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来做温室,是让太阳光能够直接照射进温室,加热室内空气,而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又可以不让室内的热空气向外散发,使室内的温度保持高于外界的状态,以提供有利于植物快速生长的条件。
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 它会带来以下列几种严重恶果:
1) 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
2) 海平面上升;
3) 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4) 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摄氏度,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人类活动和大自然还排放其他温室气体,它们是:氯氟烃(CFC)、甲烷、低空臭氧、和氮氧化物气体、地球上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的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陆地上的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
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需要人们尽量节约用电(因为发电烧煤),少开汽车。另一方面保护好森林和海洋,比如不乱砍滥伐森林,不让海洋受到污染以保护浮游生物的生存。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节约纸张(造纸用木材),不践踏草坪等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
挂旗幡应注意什么
旗幡是会船的标志和象征。1993年,溱潼会船节正式启用节徽和吉祥物,设计者是姜堰的田苗先生,全国植树节节徽就是他设计的。从这一年起会船节节徽、吉祥物印到旗子上,标牌上,无论赛场、会船,还是市乡的大街上随处可见。
白色方形旗子上印着红字的,多是村名或宗族祠堂的名称。有的悬挂绿色镶红边的狼牙旗,上面多是村名的简称,或八卦等图案。有的在白色或红色方旗下面加挂一黄色龙旗,虽说古朴,但配色协调。旗子上写着清明盛会、利孤盛会的,表示了会船的信仰。写着守望相助的,昭示会船在当年抗倭斗争中发挥的作用。只有三角垛挂的黑色方形旗,那是黑张飞船的标志,供船上除挂黄色或绿色镶边的旗子外,另一头还加一串红色七星灯,显示了供船的神圣。
幡是长条形垂直悬挂的旗帜,多高挂在村口。做庙会的地方多为百脚旗,而港口的却叫毛脚幡,是因为它的垂饰是须子,与众不同。他们那一带有三个张飞会,旗幡却不一样,港口西北坊在幡上加了一把弓,桑湾是红头蜈蚣,而三角垛的叫三爪幡;中间大幡,两边小幡。这条三爪幡至今已有60年,是记录当年做篙子会的实物资料。保管它的人叫申有旺,已90岁了。那年五庄大会歇会时,幡就挂在他家的门口,因无人过问,他主动收下来保管,藏成屋梁上,年年伏晒。直到1995年村上复会时,他才把三爪幡献了出来。三角垛的五二郎会有个规矩,凡是新添男孩的人家,都要向会上献幡儿,有一个献一条。在做会时,一同挂在会旗的旁边,一起升到旗杆上,以示撑会船后继有人。溱潼、兴泰一带多是在清明节前十天于杨柳树上悬挂红旗,上扎一束青苗。
旗幡带有W地的色彩,会船的服饰却具有水乡特色。篙手身穿小土布制成的白褂、黑背心、青布裤子,打着白布绑腿。这种服饰叫做三段头,或者叫做喜鹊服,像是黑头黑身白翅膀的喜鹊,寓义喜鹊报喜。全身衣服贴身紧凑又方便撑船,脚穿草鞋是为了撑船防滑。再老一点的人,他们却是长辫子往颈上一绕,或盘绾发髻,腰间围着腰裙。因其不便于撑船而改用佐腰,也叫暖腰。佐腰青布面子或绿布面子,红布里子,长约1.2米,宽约24厘米。腰前用钮扣紧束腰部,起护腰和保暖的作用。佐腰前面的两块补花更是讲究,用白丝线绣着凤穿牡丹等吉祥图案或书法字体,展现了水乡妇女灵巧的绣花技艺。后来有的系佐腰改系绿腰带。
划船的妇女同样是三段头的装束,蓝花布衣服、青布裤子,讲究的穿白布褂子,头上还扎着花头巾,颈上多了银项圈。老年人衣服镶了黑边或白边,人们把这种服饰形象地称为花喜鹊。
到了改革开放的时代,会船的服饰基本继承了传统,但开始告别黑白的历史,追求五彩缤纷的色彩。有的会船按照《诗经·邶风·绿衣》中绿兮衣兮,绿衣黄裳的诗句,穿着绿色的上衣,黄色的裤子,戴着粉红色的头巾站在水中央,映衬了清时时节的田野风光。妇女的服饰也不再是淡装素裹,红色成了他们的主色调。大多数穿着玫瑰红带碎花的上衣,水绿色的裤子。姑娘头上还戴个粉红色的花箍,手持红色的桨,所到之处映红了水面。别看中年妇女是白衣黑裤,他们白帽遮盖在黑发上,白鞋上缀朵小红花,腰间扎条绿腰带,身上再披件宽敞的红披风,特别协调,鲜明活跃。老年妇女头戴黄帽,用红披风和藏青衣服相配,倒好像年轻了许多。龙是神圣之物,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象征。因此,舞龙人注重与龙的色彩相配。舞白龙的穿白衣镶红边,舞黄龙的穿杏黄衣服镶红边,或者穿红衣绿裤,女捧手则是绿衣裳青裤、白帽红腰带。舞青龙的穿白衣杏黄裤或青衣白裤,均显得庄重大方。点缀在会船之间的还有身穿灰色仿军服的的,穿迷彩服的,使人感到神圣而纯洁。2002年,唐装在会船上崭露头角,丝织品代替了化纤布,水手们也更威武、更飒爽。丰富多彩的服饰把赛区编织成一幅幅五色斑斓的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