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月
23
2025
0

什么叫荒漠土地?

一、什么叫荒漠土地?

荒漠土地就是没有耕种的长荒草或沙漠地带,有待于开发。

二、印度土地归属?

印度的土地是私有的,而且分配严重不公,有数据显示,2003年除了自住地以外,农村土地分配的基尼系数达到0.76,有31%的家庭没有耕地,80%的家庭拥有1公顷以下的耕地,另外20%的家庭却拥有78%的土地。

这种严重的分配不公,导致印度实际仍存在地主、佃农和农业工人等阶层,使整个印度农村停留在‘半封建’时期。

三、土地荒漠化成因?

指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使原来非沙漠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环境的变化。

在干旱和亚干旱地区,在干旱多风和具有疏松沙质地表的情况下,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使原非沙质荒漠的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沙丘起伏为主要标志的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退化过程。

土地沙漠化和土地荒漠化差别不大,但荒漠化严重程度要高。

四、土地荒漠化分类?

我国土地荒漠化按主导成因划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盐渍荒漠化。

风蚀荒漠化: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在各类型荒漠化土地中面积最大、分布最广泛的一种荒漠化类型。在干旱地区,风蚀荒漠化大体分布在内蒙古狼山以西、腾格里沙漠和龙首山以北包括河西走廊西部以北、柴达木盆地及其以北、以西至西北部的大片土地。此外,准格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及天山以南、孔雀河以北广大地区也有分布。在半干旱地区,风蚀荒漠化大体分布在狼山以东向南,穿杭锦后旗、磴口县、乌海市,然后向西纵贯河西走廊中-东部直到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呈连续大片分布。

水蚀荒漠化:从地域上看,在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水蚀荒漠化土地呈不连续的局部集中分布。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北部的无定河、窟野河、秃尾河流域,泾河上游,清水河、祖厉河的中上游,湟水河下游及永定河的上游;在东北西部,主要分布在西辽河的中上游及大凌河的上游;此外,在新疆的伊犁河、额尔齐斯河及昆仑山北麓地带也有较大的连续分布。

冻融荒漠化:冻融荒漠化是由于昼夜或季节性温差较大的地区,岩石或土壤由于剧烈的热胀冷缩而造成的结构的破坏或质量的退化。这些地方一般生物生产力较低,是一种特殊的荒漠化类型。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区,在甘肃的少数高山区及横断山脉北侧的四川巴塘、得荣、乡城等县的金沙江及其支流流域上游有零星分布,但面积不大。

盐渍荒漠化:盐渍荒漠化属化学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是一种重要的荒漠化类型,在荒漠化地区有着广泛的分布。比较集中连片的分布有塔里木盆地的边绿洲以及天山北麓山前冲击平原地带、河套平原、银川平原、华北平原及黄河三角洲。盐渍荒漠化主要是由于气候、排水不畅、地下水位过高及不合理灌溉方式等原因造成的。

  除以上四种主要荒漠化类型外,还有由其他因素综合形成的荒漠化类型,分布于各气候类型区。

五、土地荒漠化的影响?

土地沙漠化的危害

  土地沙漠化沙漠是干旱气候的产物,早在人类出现以前地球上就有沙漠。但是,荒凉的沙漠和丰腴的草原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界线。有了水,沙漠上可以长起茂盛的植物,成为生机盎然的绿洲;而绿地如果没有了水和植物,也可以很快退化为一片沙砾。而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的食物,不管气候、土地条件如何,随便开荒种地、过度放牧;为了解决燃料问题,不管后果如何,肆意砍树割草。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本来就缺水多风,现在土地被蹂躏、植被遭破坏,降水量更少了,风却更大更多了,大风强劲地侵蚀表土,沙子越来越多,慢慢地沙丘发育。这就使可耕牧的土地,变成不宜放牧和耕种的沙漠化土地。

  土地沙化是环境退化的标志,是环境不稳定的正反馈过程。如不采取根本措施,土地风蚀沙化过程不仅不会自动停止,反而会加剧发展。比如:宁夏中部地区现在土地沙化面积已达74.46万公顷。其发展速度很快。近22年来,土地沙化面积由占该区面积的20%上升到50—60%。问题十分严重。

  “土地沙漠化”是指在干旱多风的沙质地表环境中,由于过度地人为活动破坏了脆弱的生态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为主要特征的类似沙漠景观,造成了土地生产力下降的环境退化过程。沙漠化是当前世界上一个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是一个突出的地质问题。严重的问题是“全球沙漠化仍在曼延”。

  中国也存在着土地沙漠化问题。在中国的沙漠化土地中,其中已经沙漠化了的土地为17.6万平方公里,潜在沙漠化危险的土地有15.8万平方公里,在湿润地带的风沙化土地有1.9万平方公里。受沙漠化影响的人口达5000余万人,有近400万公顷的旱农田和500万公顷的草场受其影响。中国沙漠化土地面积从原来的13.7平方公里增加到17.6万平方公里。因此,中国面临的土地资源被侵蚀的形势也是严峻的。

六、土地荒漠化还有什么?

还有长期用化肥板结严重、肥力单一。

七、怎样防止土地荒漠化?

想知道怎么防止土地沙漠化,首先要知道土地沙漠化是如何形成的。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

自然因素主要是指异常的气候条件,特别是严重的干旱条件,由此造成植被退化,风蚀加快,引起荒漠化。 人为因素主要指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开垦草地并进行连续耕作等,由此造成植被破坏,地表裸露,加快风蚀或雨蚀。就全世界而言,过度放牧和不适当的旱作农业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发生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同样,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用水管理不善,引起大面积土地盐碱化,也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从亚太地区人类活动对土地退化的影响构成来看,植被破坏占37%,过度放牧占33%,不可持续农业耕种占25%,基础设施建设过度开发占5%。非洲的情况与亚洲类似,过度放牧、过度耕作和大量砍伐薪村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具体措施包括:

(1)抓紧落实草原家庭承包制;

(2)限定最高草原载畜量,建立草原监理制度,严禁超载放牧;

(3)搞好草原围栏,围栏旁边要种树;

(4)改变饲养方式,推行牲畜舍圈养或划区轮牧;

(5)加强对草原的养护,大力防治草原病虫鼠害;

(6)采取草地复壮措施。

沙尘暴帮助我们充分认识了土地荒漠化的恶果,治沙成为大家十分愿意关心和参与的事。但如果不按照真正科学的方法去解决土地沙化问题,治沙行动开展得再热烈,也可能会收效甚微。有事实表明,一些在沙漠上人工种树治沙的方法不仅不能帮助生态的恢复,反而会引起周边自然环境大面积恶化,其结果是:人为治理活动加重了荒漠化问题。会引起土地沙化的重要因素有两个,一是土壤中的有机质流失,二是土地下面的地下水储量减少

。因此,不注重使用有机肥和不断抽取地下水是“石油农业”生产方式导致土地荒漠化的关键。在自然环境中,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地下水的储存主要靠生长在地面的植被。年复一年,植被的生长和凋落会给地面带来大量的腐殖质。在昆虫和微生物的作用下,腐殖质被分解成土壤的营养供新生的植物生长,也使土壤形成很好的透气、通水的团粒结构,因而不形成扬沙。下雨时,透气的土地和植物的根系能很快将雨水吸收入地。地下水资源的丰富反过来又会保障地面植被的旺盛生长。只有保持好了自然界的这种正循环模式,才能使土地免遭沙化、荒漠化。从保护土质的角度去看,动物是一座很好的将植物加工成有机肥的“工厂”。

成熟的植物如果仅靠自身在土地中腐烂,变成土壤有机质,所需的时间大约要半年。但如果这些植物被动物吃掉后,在数小时内,就能在动物体内腐烂,被动物排泻到土地中,直接成为上好的有机肥。因此,动物的粪便对保护土质和防止荒漠化是很有帮助的。土地荒漠化的恶果很严重,防止土地荒漠化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但科学家为我们指出的可行之路却并不复杂,那就是,只要遵从下面两个原则,我们就应该走在了治理和防止土地荒漠化的正确方向上:

1)严格遵守自然法则,尊重天然植被,保持有限数量的动物在土地上的活动;

2)在遵守自然条件的原则下,帮助植被的恢复是有益的,但有时在没有人干扰情况下,自然植被的恢复可能会更合理,更富有地域特色性和生物多样性。

八、土地荒漠化的解释?

土地荒漠化指土地退化,也叫“沙漠化”。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将荒漠化定义为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

中国有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等4种类型的荒漠化土地。

九、土地荒漠化的分布?

土地沙漠化主要发生在风力侵蚀地区,并集中分布于西北地区及华北北部。

风力侵蚀最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的新疆、内蒙古、青海、西藏、甘肃等省区的沙漠、戈壁等区域

分布区域东起黑龙江,西至新疆,断续分布延伸长达5 500km,涉及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和新疆等省(区)共212个旗、县。另外,中国南方的部分湿润地区也出现了土地荒漠化的问题。

十、什么是土地荒漠化?

  土地荒漠化,就是指土地退化,也叫“沙漠化”。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荒漠化的实质是由于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造成的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即环境恶化。  在1994年通过的《联合国关于在发生严重干旱和/或荒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荒漠化的公约》中,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arid)、半干旱(semi-arid )和亚湿润干旱(dry subhumid)地区的土地退化。  该定义明确了3个问题:

①“荒漠化”是在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产生和发展的;

②“荒漠化”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区(指年降水量与可能蒸散量(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之比在0.05至0.65之间的地区,但不包括极区和副极区),这就给出了荒漠化产生的背景条件和分布范围;

③“荒漠化”是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区的土地退化,将荒漠化置于宽广的全球土地退化的框架内,从而界定了其区域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