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的区别?
生态保护是指人们从思想到实践,在各种生产生活对话中采取的各种预防和控制措施,以避免或最小化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例如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措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一些重点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但是,由于中国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地区差异较大,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未能得到有效遏制。
矿山生态保护是指在矿产资源开发和生产的全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各种有效措施,如绿色开采和绿色加工,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节能减排,三废处理和利用等。 ,以及监测和预防地质灾害,在充分开发利用资源,节约资源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生态恢复是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组织能力,使其在人类生态系统不再受到人为干扰之后,有序地进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恢复能力,并辅以人工措施,受损的生态系统逐渐恢复或生态系统良性发展。生态修正主要是指恢复和重建在自然突变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遭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并恢复生态系统的原始外观,例如砍伐造林,退耕还林等。动物可以恢复原始的生活环境。这样,可以更好地恢复生态系统,称为“生态恢复”。矿山生态恢复主要是指停产后露天矿山的生态恢复和综合管理。这种恢复通常伴随着人为措施,以加快生态恢复过程或重建新的生态环境。
人们从事的各种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通常会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干扰或影响。 特别是某些发展活动,例如水资源开发,矿产资源开发,旅游资源开发,道路交通建设,城市建设,各种基础设施建设等,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甚至破坏。
二、生态保护修复体现在?
体现在生态屏障修复和生物多样性恢复上。
三、生态保护修复系统包括哪些?
1、要素综合修复:对国土空间山、水、林、田、湖、草、海等要素修复,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破什么修什么”的思路,统筹各要素进行综合治理。
2、生态基础网络修复:生态系统基础网络是维护生命土地安全和健康的关键性空间基础,是城乡居民获得持续的自然生态系统服务的基本保障。
3、生态景观修复:国土空间生态景观是自然景观、经济景观和文化景观的多维生态网络复合体,是国土空间表层的生态联系。
4、生态安全格局修复:国土空间格局是国土空间多重性与人类需求多样化双向选择的结果,也是自然界复杂多样化与生产地域分工专门化相互作用的产物,还是海陆空间、交通空间、土地利用空间、景观生态空间、社会文化空间、投资发展空间和虚拟空间综合平衡过程的矛盾统一。
四、保护修复河湖生态的措施?
1.
成立管理大队
负责日常巡视,一旦发现破坏水生态的现象应及时制止并上报。
清理流域中因富营养化而生长迅速的植物,必要时投入大量人力进行河道清理。
2.
建立水质监测系统 根据农村实际情况,水质监测可按季度或丰、平、枯水期进行,水样监测可由当地环境监测站或省市环境监测站进行监测
3.
加强宣传教育 多数农村地区居民环保意识较弱
五、林草生态保护与修复专业就业前景如何?
应该是比较好就业的。因为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是我国的重要国策,在政策指引和社会需求刺激下,生态学研究生就业前景必然是很好的。
可在各级环保局生态办、水利局水保办、林业局生态办、农业局、发改局、城乡规划局、国土管理局以及各类规划设计研究院、自然保护区等,从事与生态相关的行政管理、规划编制和生态工程技术推广应用等工作;在学校和科研部门从事生态、环保、资源、规划等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在各类林业、农业、环保技术推广中心、生态工程技术公司、环境治理公司、园林绿化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碳计量与减排技术、生态规划、设计、建设及咨询等工作;在生态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学、水土保持学、城乡规划学等相关学科继续深造。
六、保护修复湿地生态和水环境的好处?
湿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保护修复湿地生态和水环境具有以下好处:
- 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湿地生态系统是许多动植物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保护修复湿地生态和水环境可以保护这些生物的生存环境,并为它们提供必要的食物和栖息地。
- 净化水体: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体的功能,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营养盐等污染物,保护修复湿地生态和水环境可以提高湿地的净化能力,从而改善水质。
- 调节气候:湿地生态系统可以通过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从而调节气候。保护修复湿地生态和水环境可以提高湿地的调节气候能力,从而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 保护生态平衡:湿地生态系统是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修复湿地生态和水环境可以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
- 提供旅游资源: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保护修复湿地生态和水环境可以提高湿地的旅游价值,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总之,保护修复湿地生态和水环境可以为人类提供多种生态系统服务,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七、农村生态保护与修复主要任务包括?
当前农村存在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调整农业投入结构、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五大重点任务,实现农业绿色生态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等。
1、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风险排查整治,对水质不达标的水源采取水源更换、集中供水、污染治理等措施,确保农村饮水安全。
2、农业投入是结构是否合理。
农药减量控害工程,控制高毒高风险农药使用,研发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等新型产品和先进施药器械,逐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积极推广绿色生产,推广有机肥增施替代工程。
3、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记及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提升工程。
畜禽粪便处理利用.污水处理利用率提高,粪污综合利用率。农用地土壤保护与修复工程,重度污染耕地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任务,以及受污染耕地治理与修复。
4、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包括农村垃圾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农村改厕步伐,改水改厕同,农村公共厕所无害化建设。
5、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内禁止城镇化和工业化活动,生态保护红线内现存的耕地不得擅自扩大规模。在主要河流及重要湖泊、重要河口、重要海湾的敏感区域内,严禁以任何形式围垦河湖海洋、违法占用河湖水域和海域,严格管控沿河环湖沿海农业面源污染。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逐步减少水土流失面积,降低水土流失侵蚀强度。
八、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重大工程包括?
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重大工程
(一)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修复 继续推进京津风沙源区、岩滓石漠化区、西瓣生态安全屏障、青海三江源区、祁连山等 重点区域综合治理工程,深化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加快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二)大規模國土綠化 全面推进三北、长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完成营進林 3128 万 公顷。全面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确定的建设任务。在条件适宜地区推进规 模化林场建设。积极推进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 2000 万公顷。加快 国家储各林及用材林基地建设,完成国家储各林建设 333 万公顷。
(三)草原保护与修复 继续推进返牧还草,革原防灾减灾、鼠虫草害防治、严重退化沙化草原治理、农牧交错带已 壓草屎治程等重大工程,严格实施草原萘收和单畜平衡制度,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四)湿地保护与修复 全面加题湿地保护,在国际和国家重要湿地、湿地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实施湿地 保护与修复工程,对功能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的湿地进行综合治理。建成一批生态型河塘, 开展湿地可持续利用示范。
(五)重点流城环境综合治理 加快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对现状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湖库水体开展生态环境安 全评估,强化湖治生态环境保护,加强重点湖库蓝藻水华防控。
(六)荒漠化、石溪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通过因地制宜实施封育保护、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治理等措施,新增水土流失治理 面积 28 万平方公里,建成一批生态清洁小流域。持续推进防沙治沙和荒漠化防治,完成石类 化治理面联 20 万公顷。
(七)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统筹开展农村地区建设用地整理和土地复垦,优化农村土地利用格局,提高农村土地利 用效率。到 2020 年,开展 300 个土地综合整治示范村镇巡设,基本形成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倒 度体系;到 2022 年,示范村镇建设扩大到 1000 个,形成具备推广到全国的制度体系。
(八)重大地质究害應惑治理 完善满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应急防治等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实现山地丘陵区 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全覆盖,全面完成山地丘陵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和重点地区地面沉降、 地裂缝和岩溶塌陷调查,完成已发现的战胁人员密集区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工程治理。
九、在生态保护和修复中以什么为主?
生态保护应该说是对整个生态系统的保护,力求保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维持各个环节的平衡,充分发挥整个系统的调节和防护功能。
生态修复则是针对生态系统中被破坏的部分或环节进行人工或自然修复 ,如实施荒山造林、治沙造林、种草;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湿地原貌等等。综合起来,在生态保护和修复中以保护为主,修复相结合。
十、在生态保护和修复方面我国实施的保护和修复重点工程包括?
中国生态保护重点工程包括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水土保持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石漠化地区综合治理。
我国6月11日正式发布《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将划定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含黄土高原生态屏障)等七大重点生态功能区,并在基础上实施九大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投资额超过3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