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太原会战意义?
历史意义:太原会战历时2个月,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战绩最显著的一次会战。
日军参战总兵力约合4个半师团共14万人,伤亡近3万人。中国军队参战总兵力6个集团军计52个师(旅)共28万余人,伤亡10万人以上。八路军在会战中有力地配合友军作战,平型关伏击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忻口会战大量消耗日军有生力量,牵制了日军沿平汉铁路(北平-汉口)南下的作战行动。
惟娘子关方面防范疏漏,被日军乘虚而入山西省会太原,虽然最后会战以失利告终,但太原会战是八年抗战中,华北规模最大的一次对日会战。太原会战中光忻口战役就伤亡日军约两万人,创造了华北歼灭日军人数的最高纪录,从此国民革命军在华北的正规战争宣告结束。
二、兰封会战意义?
这次会战拉开了武汉会战的序幕。
1938年5月,徐州会战开始, 中国军队12个师的豫东兵团在薛岳指挥下在河南省兰封地区对日军孤军深入的土肥原贤二部2万人的进攻作战。嫡系将领临阵脱逃,又掘开花园口黄河大堤,意图以此阻滞日军进攻。由于在这次会战中,国民党将领龙慕韩作战不力被处决,成为抗战中第一个被处决的蒋介石中央嫡系将领
。
三、锦州会战的意义?
锦州战役(又名锦州会战)是从1948年10月7日到10月15日在辽沈战役第一阶段中,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主力对据守辽宁省锦州国民党军进行的攻坚战役,锦州战役是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之间的一场战役,它是在东北的其中一场决定性战役,是辽沈战役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全战役的关键一着,因为只有攻克锦州,切断东北与华北联系,才能将东北国民党军全部封闭,就地歼灭。
四、遵义会战的意义?
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第一,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处于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第二,遵义会议是我党从幼年的党走上成熟的党的标志。遵义会议从团结的愿望出发,进行了积极的思想斗争,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以来存在的分歧和矛盾,避免了一次可能造成的党内分裂的危险,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表明我们党政治上的日趋成熟。第三,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在遵义会议前,右倾或“左”倾机会主义先后几次在党中央占据统治地位,给中国革命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而在遵义会议以后,确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毛泽东思想在党中央的指导地位,使会党在思想上、组织上和军事上能够达到统一,把党的路线开始转移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轨道上来。
五、太原会战的意义?
太原会战,它的主战场并不在太原,而在太原以北的忻口、平型关以及现在的忻州北、东部;太原以东的娘子关等地,也称忻口会战,由于国共双方投入近百团,又被称为"百团大战1"。
太原会战历时较长,是抗战初期黄河以北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战绩最显著的一次会战。但由于日军实力太强和娘子关战斗不利,最后不得不主动放弃l山西的中北部(包括太原)。
这此会战的主要意义:
一,标志着国共合作大团结抗战的正式开始,也是凝聚全国、全民抗战的标志事件。
二、本次会战大量消耗日军有生力量,牵制了日军南下的作战行动。
三、虽然最后会战以失利告终,但太原会战是八年抗战中,华北规模最大的一次对日抗战。
四,虽歼灭日军人数不少,但终归失败,也标志着国民党军队在华北的正规战争结束。
五、标志抗日战争进入了艰难阶段。抗日战争也由正面战争进入了游击战斗。
六、彰显了中华民族抗击侵略者的不屈精神。
七、由于华北沦陷为敌战军,从此八路军创建了晋察冀为代表的几个抗日根据地。
六、武汉会战的意义?
武汉地处长江中游,交通便利,易守难攻,是华中重要的战略要地。南京陷落后,国民政府虽然迁都重庆,但它的许多重要机构却都设在武汉,因此,武汉成为中 国实际上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日本为了强迫中国政府早日投降,于1938年5月19日占领徐州后,就把下一个进攻目标对准了武汉。
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双方投入的兵力都是前所未有的。会战虽然以中国军队的失利而结束,但也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使日军的战略进攻受阻,从而使中国的抗日战争转入战略相持阶段。
七、植树造林的意义?
植树造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 保护环境,绿化家园,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
2. 控制水土流失、风沙、树木有根大如冠,能牢牢抓住土壤。
3. 增加土壤蓄水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洪涝灾害损失。
4. 提供为动物建造新家园并减缓全球变暖。
5. 保持水土,遏制水土流失,捕获土壤中的水分被根系不断吸收和储存。
6. 促进经济发展,提供许多有益的原料和物资,如冬青树上的水果、香浓的茶叶、滋补身体的各种珍贵药材等。
八、植树造林的深远意义?
植树造林,绿化祖囯。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
九、植树造林的化学意义?
植树造林的好处有:
①保护环境,维持生态系统,改善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
②治理沙化耕地,控制水土流失,防风固土,增加土壤蓄水能力;
③自动的调温器,夏日树荫下气温比空地上低10度左右,冬季又高2-3度;
④天然除尘器,树叶上长着许多细小的茸毛和黏液能吸附烟尘中的碳、硫化物等有害微粒,还有病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大量减少和降低空气中的尘埃;
⑤制造氧气,树叶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制造人体所需的氧气;
⑥消灭细菌,松、樟、榆等树能分泌杀菌素,杀灭结核杆菌、白喉杆菌等病菌;
⑦消减噪声;
⑧可以用来造船、造家具等等;
⑨增加经济效益,增加木材及林产品的经济价值;
⑩最重要的是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环境降温增湿,调节环境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十、淞沪会战历史意义?
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第二次淞沪抗战,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及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及148个师和62个旅80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
淞沪会战是中日现代化战争的开端,在这场战争中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的兵力,而且也付出了相当惨烈的代价,中国最后却因为与敌军差距太大,不管是武器装备还是战术战略,最终还是无法改变失败的结局,但是尽管如此淞沪会战的历史意义还是很大的。那么淞沪会战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呢?
淞沪会战中日军因国民党的顽强抵抗而损失惨重,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并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国际法泰斗厉声教曾评价称:“淞沪会战为上海和长江下游工厂与物资内迁赢得了时间,为中国坚持长期抗战起到重大作用。”
淞沪会战的历史意义是多方面的,首先从中国方面来说这场战争将日本原来嚣张的气焰打击的荡然无存,曾经叫嚣着三个月将中国全面占领也成了一句空话,中国虽然说损失巨大,但是对日军也带来了很大打击,日军肯定没有想到中国可以如此顽强,所以也是始料不及的进入恶战之中,不得不再次增加兵力。
其次淞沪会战的历史意义还在于这一次完全的将中国人的威严打了出来,当时日军算是精良部队了,再加上先进的武器,可是尽管具备这样的条件依旧让战争打了三个月,极大的鼓舞了中国的士气,这一点淞沪会战历史意义还是比较深远的,在之后的战争中中国人始终团结在一起,这样一来才让中国最终在战争中取得了胜利。
在最后一点中淞沪会战的历史意义还在于世界的影响,法西斯战场之前在中国还是没有的,而淞沪会战的历史意义重大,同时在国际上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和形象,可以说受到荼毒的国家有许多,但是像这样始终顽强的反击和抵抗的却是非常少见的,这样一来淞沪会战的意义就让中国的地位提升起来,而且对于其他受侵略的国家也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