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
22
2024
0

民情日记范文?

一、民情日记范文?

民情日记是农村基层干部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同群众联系,帮助农民排忧解难,解决实际问题的一项有效措施,是干部联系群众的一种好形式。  首先,民情日记弥补了工作日志的不足,它不是工作日志的简单罗列,不是事件的堆砌,也不同于个人日记;民情日记来源于日常工作而又超越于日常工作之上,它是在真实地反映社情民意的基础上,以下派干部在工作中的感受和经验为主,结合实际去分析和研究下派工作中的问题,是下派工作中的现象和问题的升华,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可读性。一篇好的民情日记对下派干部个人的思想和工作都具有很好的启发和指导作用。民情日记直接取材于千头万绪的基层工作和丰富的群众生活,这一特性,使其具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生活基础和持久的生命力。民情日记中没有豪言壮语,没有空话套话,翻开民情日记,循着下派干部们探索奋斗的思路和足迹,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篇篇体现干群关系鱼水情深的生动素材。“灾情查看的感想、引水架电的困惑、脱贫致富的思索、矛盾纠纷的调和……”,在这些反映着下派干部真情实感和良言佳策的民情日记中,无一不凝结着他们对群众的牵挂、对工作的思考…… 其次,民情日记在紧扣下派工作这一主题的基础上,培养了下派干部积极思索和勇于创新的意识,同时也增强了下派干部的自我约束力。记好民情日记,不但要不间断地完成规定的篇数,更要对所记载的内容进行认真的思考和筛选使之得以升华,记民情日记的过程,对下派干部而言,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自我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自我加压和自我约束的过程。我们对民情日记的要求是:要记一些对工作、对个人的思想进步有积极意义的典型的人和事、对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以及加快农民群众脱贫致富有参考价值的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和感想以及对指导农村工作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的工作经验和方法。这样,就能够达到培养下派干部积极思索、勇于创新的目的。由于在这一过程中,下派干部对自己的所见所闻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看法,因而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也能从不同角度去进行分析,非常有利于问题和矛盾的解决。 再次,民情日记对于研究分析下派干部的思想状况、工作状况以及考核考察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民情日记不但反映了下派干部的工作状况,而且反映了下派干部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反映出了一个下派干部是否具有开拓创新意识,是否一心为公、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当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全师开展,各团场党委给机关和连队干部统一印发了“民情日记”,目的是督促各级干部深入基层,开展民情调研活动。这是一个深入联系职工群众的好做法,它不仅记录下为民办实事的点点滴滴,诠释执政为民的深刻内涵,而且还畅通了一条知民情、体民意、解民忧的通道,受到职工群众的普遍欢迎。  但是,一些干部在发挥民情日记的作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偏差:有的认识不到位,存在走过场的现象;有的走家入户少,了解民意不够;有的只记反映的问题,不管解决问题;有的已把“民情日记”变成了工作日记或作了他用。  笔者以为:开展“民情日记”活动,是为了团连两级干部能更接近基层和职工群众,能更能直接听到和了解民声、民怨,能更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开展“民情日记”活动,就是为了干部走访、记录、汇报、反馈、督办、协办基层和职工群众反映的问题,更好的解决问题。  开展“民情日记”活动,就是为了上情下达、下情上达,把上级的意图传达下去,把基层的意见和民情收集上来,以利上级党委以科学方法有效解决问题。  “民情日记”要把功夫下在解民忧上。对于职工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当时解决的就不要拖,当时不能解决的要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对“民情日记”反映的基层无法解决的问题,党委要认真办理,排出解决时间表,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对“民情日记”反映的重大、突出问题要有专人负责专项督办,确保落实。  只有将切实解决职工群众困难作为开展好“民情日记”活动唯一标准,才能使“民情日记”真正成为联系职工群众的纽带。只有做到信息到一线去采集,职工群众的呼声到一线去倾听,问题到一线去发现,干部的工作推进到一线去检验,干群关系才能融洽。只有干部沉下去,民情记上来,调研的效果才能得到体现。只有“民情日记”真正让职工群众得到实惠,党员干部受到教育,职工群众才会更加拥护科学发展、主动投身科学发展,我们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才能有不尽的动力

二、什么是民情日记?

1.民情日记主要是驻村的干部记录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基本情况的日记。是一个日记本,记录当地民俗风情的本子。

2.民情日记可以记录当地村民生产,生活,思想状况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等各方面的情况。

3.民情日记可以记录当地的婚姻,少数民族生活以及传统文化活动开展情况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

三、最简短的民情日记50字?

中午十二点左右,我和丙溪村支书吴绍江来到村民张文培家,他正从外面干活回来。在闲谈中得知,张文培与妻子两年前离婚了,留下他与女儿和母亲住在一起,母亲常年生病,几乎没有什么劳动力,平时就靠自己外出打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年初,张文培在修建房屋下基脚时损毁了寨上一村民的田埂,引起了矛盾,两家互不让步,矛盾不断升级。经吴支书和我的调节和劝说,最终使双方化干戈为玉帛,一场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得到了及时妥善解决。

  晚上,张文沛热情的邀请我们吃晚饭。张文培很朴实、也很开朗,他欣慰的说:现在国家政策真的很好,母亲医病的钱也得到了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还被评为了二类低保,到是减轻了一些家庭负担,很是感谢党和政协的帮助。

  夜深了,小雨还在淅沥沥的下着,路虽然很滑,但是我们为村民成功的化解了一场邻里纠纷,我的心里感觉满满的,很高兴!

四、体谅民情还是体恤民情?

体体恤民情:意思是: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即同情、照顾人民的思想、意愿等。

对“民情”的体察办法,就是要沉到基层去,深入群众生活中,与他们拉家常话,谈身边事,在交流中与群众建立感情,取得信任。

体恤民情,俗话说:锣鼓听音,说话听声。群众的情绪往往就是在日常的言谈举止中流露出来的。经常“身入”基层、“心入”群众,与他们打成一片,就能够了解群众的需求,体察群众的愿望。特别是对那些困难多、矛盾多的地方,更要带着感情去工作,就如同驾驶帆船航行,风浪越大,航行愈困难,但越能体会航行的乐趣和真实。

五、考察民情和体察民情的区别?

区别是:一个是形式上的,一个是体验式的 

考察民情指的是领导干部到基层进田间场院社区了解情况,有居高临下之义。体察民情指的是领导干部在基层社区厂院和群众一起劳动,吃饭等深度融合,给人感觉很亲民。

六、西藏风俗民情

西藏风俗民情探究

西藏是中国的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它不仅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于世,同样也以其丰富多样的风俗民情而著称。在这篇博文中,我们将深入探究西藏的风俗民情,了解它们的背后故事和意义。

传统节日

西藏有许多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其中一些具有深远的历史背景和宗教意义。例如,藏历新年(洛萨),在农历正月的第一天庆祝。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包括燃放烟花、舞龙舞狮和进行传统的藏戏表演。此外,每年的扎西德勒(六月二十五)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标志着达赖喇嘛的诞辰。在这一天,人们会前往寺庙祈祷,参与各种宗教仪式,并且会有盛大的庆祝活动举行。

另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是萨嘎达瓦(遗泽),庆祝从热贡节结束后的第二天开始,为期三天。这是一个纪念西藏历史上一位重要的君主的节日。在这一节日里,人们会穿上传统的服装,参与各种庆祝活动,包括舞蹈、音乐和传统的比赛。

婚礼习俗

在西藏,婚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家庭事件,也是一种展示社会地位和财富的方式。传统的婚礼通常持续数天,让亲朋好友们能够一同庆祝这个喜庆的时刻。

在西藏,人们举行的大多数婚礼都是群体性的,即一对新人与许多其他新人一同举行。这是因为在西藏社会,群体婚礼被认为是一种更具有吉祥和幸福的方式,也能够增加社交互动和家族之间的关系。

婚礼期间,人们会穿上传统的藏族服饰,进行各种仪式和活动。例如,新娘会在头发上佩戴饰品,而新郎则会戴上特殊的帽子。在婚礼晚宴上,人们会品尝传统的美食,还会举行歌舞表演来庆祝这一特殊的时刻。

饮食习俗

西藏的饮食习俗与中国其他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因为西藏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不同。由于西藏地处高海拔地区,气温低且氧气稀薄,人们的饮食需求也与众不同。

在西藏,人们主要以牦牛肉、羊肉和酸奶为主食。这些食物富含蛋白质和热量,能够提供人们在恶劣环境下所需的能量。此外,糌粑也是西藏人的主食之一,它是由青稞面制成的一种面食,被誉为西藏的“面食之王”。

此外,西藏还有一种独特的饮品——酥油茶。酥油茶是一种将茶叶、盐和奶油搅拌在一起的浓稠饮料。由于气候寒冷,酥油茶被认为是一种温暖身体的理想饮品。虽然它的味道可能对一些人来说有些奇特,但对于西藏人来说,它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服饰和装饰

西藏的服饰和装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反映了当地人民的信仰和文化。传统的西藏服饰通常由手工制作,华丽而色彩鲜艳。

男性通常穿着一种被称为“长袍”的传统服装。这种长袍由厚实的羊毛制成,可以在严寒的冬天为人们提供温暖。女性则穿着褶皱的长袍,并佩戴精美的首饰。例如,他们会佩戴银饰和珠宝,以展示他们的社会地位和财富。

此外,著名的格桑花是西藏装饰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格桑花是一种象征吉祥和美好的图案,在家庭和寺庙的墙壁上经常可以看到。它不仅被认为能够驱邪避祸,还被用来装饰各种物品,如服饰、被褥和挂毯。

结语

西藏的风俗民情丰富多样,承载着古老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节日、婚礼习俗、饮食习俗以及服饰和装饰,都展示了西藏人民的智慧和独特性。了解西藏的风俗民情,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这个地方的了解,还能够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

此篇博文介绍了西藏的风俗民情,包括传统节日、婚礼习俗、饮食习俗以及服饰和装饰。西藏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如藏历新年和萨嘎达瓦。婚礼在西藏被视为重要的家庭事件,传统的婚礼通常持续数天并采用群体婚礼形式。饮食习俗主要以牦牛肉、羊肉和酥油茶为主食。西藏的传统服饰和装饰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反映了信仰和文化。通过了解西藏的风俗民情,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并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

七、体什么民情?

体察民情

体察民情,体察:考查,观察。考察民间生活生产情况。出自:元·关汉卿《裴度还带》:“上命差来此处歇马,体察民情。”体察民情是中性成语,可作谓语、宾语;指了解民间情况。

体察民情的详细解释:

成语名称:体察民情(tǐ chá mín qíng)

成语释义:体察:考查,观察。考察民间生活生产情况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裴度还带》:“上命差来此处歇马,体察民情。”

成语用法:可作谓语、宾语;指了解民间情况

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体察民情的例句:

1、大金公主喜欢微服私行体察民情。

2、乾隆多次微服私访,体察民情,倾听民声。

3、作家必须到群众中深入生活,体察民情,闭门造车是写不出好作品的。

4、他在体察民情方面表现得相当周到和练达。

八、莆田民风民情?

在莆仙民间,家里若有亲人出远门,尤其是飘洋过海去异邦,要为其举行饯行的仪式,俗称送顺风。若家里有亲人从远方归来,也要为其举行接风的仪式,俗称脱草鞋。

送顺风,意即盼望亲人出远门顺利、平安,一路顺风;脱草鞋意即祝贺亲人顺利、平安归来,并抚慰亲人辛苦了,请把草鞋脱下来,在人生路上好好歇一歇脚。

送顺风和脱草鞋的礼俗,是莆仙百姓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倾注着浓厚的亲情乡谊。

在民间,送顺风和脱草鞋的礼俗较为普遍,仪式也较为繁杂。

九、民情专报内容?

民情专报是指对民生、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相关资讯进行分析和报道,以了解社区、地区或国家的实际情况,以及掌握民意和舆论动向。

十、什么国情民情?

国情,指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特点。也特指一个国家某一时期的基本情况和特点。一方面指国家的情况,另一方面指国家的社会性质。具体通过7个方面来反映国情,如环境和资源、科技教育、经济发展、政治等。

民情有两方面意思,一方面是人民的生产活动、风俗习惯等状况还有就是指人民的心情、愿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