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月
27
2024
0

塞罕坝的感人事迹?

一、塞罕坝的感人事迹?

1、塞罕坝林场建设者:201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团体奖获得者。颁奖词:高志局四海,万载垂清风。

2、在我们中国版图上,我们向北看有这样一个地方,在这个地方啊,爷爷种树,儿子种树,孙子还是种树,在这里出生的孩子,很多孩子的小名叫苗苗、森森、小蝶,在这里人们特别认同一句话:如果没有树木,人类将会怎样,如果没有森林,世界将会怎样?

3、他们是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

4、55年来,塞罕坝林场三代建设者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5、55 年来,塞罕坝林场三代建设者在荒漠上徒手种下112 万亩人工森林,将森林覆盖率提高至80%。从1 棵树到112 万亩,从一大片荒漠变成一大片森林,塞罕坝人让世界看到人类正在创造绿色文明的奇迹;

6、55年来,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精神感动中国,感动了世界。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二、三代人植树造林塞罕坝被誉为?

塞罕坝系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在清朝属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因开围放垦、匪患火灾,到新中国成立时,塞罕坝已退化成茫茫荒原。半个多世纪以来,三代塞罕坝人坚持植树造林,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2017年12月,塞罕坝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奖项“地球卫士奖”,成为全球环境治理的“中国榜样”。

三、植树造林的谚语

植树造林一直以来都是人类对自然界的一种友善方式,也是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重要手段。不仅能美化环境,提升空气质量,还有助于水土保持,防止水土流失,减缓气候变化等诸多好处。对于人类来说,树木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我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象征。在中国,植树造林也有许多流传已久的谚语,内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哲理。

1. 一年树木,十年树人

这句谚语是告诉我们植树造林的过程不仅仅是为了让树木生长,更重要的是培养人们对环境和生态的意识。通过种树的过程,人们能够学习到关于自然的知识,了解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懂得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种下一棵树,不仅仅是为了风景,更是为了人类的未来。

2. 千树万树植树人,万树亿树种绿魂

这句谚语强调了个体力量的重要性,无论是植树者还是每一个赞同植树造林的人都是对环境做出贡献的植树人。一个人的贡献虽微小,但众人齐心,千树万树将会成为现实。只有我们每个人都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才能够实现万树亿树的目标,让绿色之魂遍布整个大地。

3.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这句谚语告诉我们,植树造林是一个耐心和积累的过程,毫不畏惧小的、微小的贡献。每一棵树的种植都是一次积累,每一棵树都是百年绿。如果我们不从小事做起,不从每一个个体的努力累积起来,那么就无法取得更大的成就。不要低估自己的力量,小小的贡献也有可能改变整个世界。

4. 一草一木皆有灵

这句谚语传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之道。我们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树木共同成长。每一草、每一木都有其生命力和价值,我们应该从尊重和保护每一个细微之处开始,让树木、花草在我们的环境中释放出美丽和活力。

5. 种树不求荫

这句谚语告诫我们种树不应该只是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是要着眼于长远和整体的利益。植树造林不仅仅是给自己和下一代营造美好的环境,更是为了整个社会、整个地球的可持续发展。不求个人荫蔽,而是追求整个社会、整个人类的幸福。

6.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这句谚语强调了植树造林的收益是经久不衰的。虽然一棵树从种植到长大需要时间,但每一棵树都将会成为绿色风景的一部分,为人类提供氧气、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等众多的好处。春天种下一粒种子,在秋季却能够收获万颗子,这是植树者的智慧和辛勤工作的回报。

7. 一叶落知秋,一树开时春

这句谚语传递了树木的生命力和自然界的规律。当一片叶子开始凋落时,我们就能够感受到秋天的到来;当一棵树开始发芽开枝时,我们就能够感受到春天的脚步。树木既是自然界的晴雨表,也是我们对季节变化的感知。通过仔细观察树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自然界的变化。

8. 感受大自然的呼吸

这句谚语告诉我们要去感受大自然的生命力和气息。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周围的自然环境。然而,当我们走进大自然,感受到清新的空气,听到鸟儿的鸣叫声,看到树木的枝叶摇曳,我们才能够真正与自然亲近,找回内心的宁静和平衡。

9. 节约用水,从小事做起

这句谚语强调了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在植树造林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为树木提供水源,但我们也要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节约用水资源。从每一个小事做起,改变浪费用水的习惯,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环保和可持续。

10.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这句谚语强调了自然环境对我们的重要性。绿水青山代表着美丽的自然景观,而这些自然景观对我们来说就是金山银山。只有保护好自然环境,保持良好的生态平衡,才能够保证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同时,美丽的环境也会为我们带来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带动经济的繁荣。

总结

植树造林的谚语里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哲理,它们告诉我们种树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和眼前的利益,更是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为了整个社会和地球的可持续发展。每一棵树的种植都是一次积累和贡献,每一个个体的努力都是对环境做出的贡献。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节约用水开始,让我们的环境变得更加美丽和可持续。

四、塞罕坝在哪里?塞罕坝是那里的?

历史上的塞罕坝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地方,在辽、金时期称作“千里松林”,曾作为皇帝狩猎之所,被誉为“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内蒙古高原的东南缘,地处内蒙古高原与河北北部山地的交接处,地貌上界于内蒙古熔岩高原和冀北山地之间,主要是高原台地;东西长51.46千米,南北17.84千米,区域海拔高度1500-2067米,面积20029公顷。解放后,风沙肆虐,荒漠绵绵,为了治理风沙,植树造林,经过几代塞罕坝人的努力,如今是森林茂密,水草丰美,物产丰富,禽兽聚集,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也因此被授予"地球卫士奖",世界环保的最高荣誉。主要景点: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塞罕坝草原、七星湖湿地公园、塞罕塔、泰丰湖、月亮湖。

五、真实的塞罕坝?

塞罕坝林场位于河北省最北部,地处内蒙古高原南缘浑善达克沙地前沿。塞罕坝曾是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后来由于过度围垦、砍伐树木,变成了树木稀疏的茫茫荒原。

1962年,为了改变“风沙紧逼北京城”的严峻形势,林业部决定在河北北部建立大型机械林场。建场以来,几代塞罕坝人经过艰苦创业,不懈奋斗,在这里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把莽莽荒漠变成了郁郁葱葱的林海,有效阻挡了浑善达克沙地风沙南侵,为京津冀及华北地区构筑起防风沙、养水源、固生态的绿色长城,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

六、塞罕坝的意思?

塞罕坝,属地域概念,特指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坝上区域,广义包括塞罕坝机械林场、御道口牧场、红山军马场、红松洼自然保护区、乌兰布统自然保护区分属不同行政系统

七、塞罕坝的故事?

答:塞罕坝的故事是:

塞罕坝在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在高寒荒漠上,三代塞罕坝人艰苦卓绝奋斗半个多世纪,造出百万亩人工林海,为京津构筑起一道防沙源、涵水源的绿色长城,这是现代版的“愚公移山”。塞罕坝的故事和精神,代表着一份坚守、蕴含着一种感动,更是举世震撼的壮举。塞罕坝的故事应该被永远流传。

如今的塞罕坝,不只是一片绿色的海,还是一方精神的高地。半个多世纪以来,三代塞罕坝人留下的是茂林、是故事、更是精神。“忠于使命、艰苦创业、科学求实、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是超越时代、穿越时空的巨大精神财富。拍摄一部关于塞罕坝的电视剧,重在讲好塞罕坝上的故事,更重在弘扬塞罕坝精神。无数塞罕坝人用心血、汗水甚至是生命浇灌出来的塞罕坝精神,应该被不断继承和发扬光大;一部电视剧在讲述感人故事的同时,也可以让塞罕坝精神在人们的心里生根发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塞罕坝人几十年如一日的奋斗史,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面旗织。通过电视剧让更多人知道塞罕坝,了解塞罕坝沙地变绿洲的历史,感受塞罕坝人为生态建设付出的艰辛,有利于在全社会传导绿色生态的理念。为了建设“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为了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需要将绿色生态的理念深植于人心,而一部关于塞罕坝的电视剧,无疑有利于这样的理念传播开来。

塞罕坝故事需要永流传,塞罕坝精神需要放光彩。用电视剧这种艺术形式,展现震撼人心的塞罕坝传奇,是对历史的铭记,是正能量的激荡,是生态观的延续。

八、塞罕坝的名人?

名人王尚海,中国版图上,我们向北看有这样一个地方,在这个地方啊,爷爷种树,儿子种树,孙子还是种树,在这里出生的孩子,很多孩子的小名叫苗苗、森森、小蝶,在这里人们特别认同一句话:如果没有树木,人类将会怎样,如果没有森林,世界将会怎样?

他们是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

55年来,塞罕坝林场三代建设者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55 年来,塞罕坝林场三代建设者在荒漠上徒手种下112 万亩人工森林,将森林覆盖率提高至80%。从1 棵树到112 万亩,从一大片荒漠变成一大片森林,塞罕坝人让世界看到人类正在创造绿色文明的奇迹;

55年来,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精神感动中国,感动了世界。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九、植树造林的词句?

植树造林功万代,造福子孙千千万。

今日栽下小树苗,明日长成栋梁材。

防风固沙守土地,美化环境空气鲜。

绿树成荫心情好,再无洪涝灾害年。植树节到了,快快行动,建设美好家园!

十、植树造林的害处?

植树造林的好处:

1.保持水土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和生态重建是极为重要的。植树造林可使水土得到保持,哪里植被覆盖率低,哪里每逢雨季就会有大量泥沙流入河里,把田地毁坏,把河床填高,把入海口淤塞,危害极大。

2.抵挡风沙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风沙所到之处,田园会被埋葬,城市会变成废墟。要抵御风沙的袭击,必须造防护林,以减弱风的力量。风一旦遇上防护林,速度要减弱70% ~80%。如果相隔一定的距离,并行排列许多林带,再种上草,这样风能刮起的沙砾也就减少了。

3.经济建设植树造林能为人类提供许多有用的东西。不少水果、药材都是林产品;茶叶、橡胶、新碳等都是树木的贡献。树林的用处真是大得很。扩展资料植树造林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作用:1.森林有很好的蓄水作用树林对缓解全球变暖有很好的作用,并且具有阻挡风沙、保持水土、改变低空气流的功能。我们可以把树林当做是一个小型的蓄水池,它在自然界的水循环中扮演这重要的角色。2.树林可以有效地调节气候树林之所以可以调节气候,是因为树木的树冠在太阳光照射的时候当掉一部分光源,从而降低地表的温度,减少水分流失。3.为生物创造栖息地树林是动物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还有人们的过度砍伐,都使动物们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这也会使许多物种濒临灭绝,从而这也使全球气候变暖变得更加严重。因此,植树造林可以为动物提供新的家园,并且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