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月
19
2025
0

如何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上如何扶持?

如何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上如何扶持?

在全球范围内,新能源开发利用以及节能技术、节能产品和服务已经成为各国能源战略的重点。目前,我国在新能源开发利用方面,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的利用得到较快的发展,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但产业的发展与政策的制度保障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相关的政策相对滞后。因此,借鉴国外的政策经验,从国家战略的高度不断完善我国的新能源和节能政策应该是当务之急。结合前述对国外新能源和节能政策的分析,至少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1)在强调市场力量的前提下,必须重视新能源和节能政策的制订、修订和实施。

(2)在新能源和节能政策制订的具体操作中,要发挥后发优势,使得政策对新能源和节能产业的制度保障具有前瞻性、综合性和战略性。

(3)建立完善的新能源和节能政策体系。国外完整的新能源和节能政策体系,确保了政策的制订和有效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新能源和节能产业的发展。我国制订了《1996~2010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纲要》等战略规划,2005年制订了《可再生能源法》,但要使得这些战略和法规得以有效地实施,必须进一步促进新能源和节能产业管理体系的发展。

可再生资源发展历程

八十年代,我国开始探索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主要以沼气、太阳灶和户用太阳能热水器为主,特别是被动式太阳能技术,主要用于农村地区,以分散式利用为主,缺乏大规模工业化和市场化的背景。1987年,我国开始了垃圾焚烧发电的尝试,随着环保产业化和高技术化项目的发展,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得到了显著进步。

垃圾处理的原则是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焚烧发电不仅节省土地,还减少了填埋对环境的影响。进入九十年代,可再生能源的概念发生了变化,风电作为大规模工业应用的代表,如风电场的装机容量达到10万千瓦甚至更高,国家开始建设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这一时期是可再生能源从农村应用向商业化和规模化转型的关键阶段,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

2003年成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我国能源消费增长放缓,新建电厂不多,但在国际能源价格上升和国内能源需求增长的背景下,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政府部门如国家发改委和全国人大相继采取行动,出台政策法规,如设立能源局和制定《可再生能源法》,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特别是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为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搭建了政策框架。2012年,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成立,标志着我国在非化石能源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就。水电领域,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装机国,水电装机量大幅增加。核电也实现了安全稳定发展,核能产业得到保障。风电和太阳能产业则实现了快速增长,我国成为全球风电和太阳能的重要力量。

截至2011年底,我国非化石能源的使用占比显著提高,对环境产生了积极影响,节约了大量煤炭资源,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这些成就展示了我国对绿色、低碳发展路径的坚定承诺和实践成果。

扩展资料

可再生资源是指那些经使用、消耗、加工、燃烧、废弃等程序后,能在一定周期(可预见)内重复形成的、具有自我更新、复原的特性,并可持续被利用的一类自然资源, 与不可再生资源相对应,是可持续发展中加强建设、推广使用的清洁能源。例如:水资源、可降解塑料袋、废旧物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