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量指标分类?
总量指标的种类
(1)总量指标按反映现象总体内容不同,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单位总量是总体单位数之和,标志总量是各单位标志值总和。
(2)总量指标按反映现象时间状况的不同,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时期指标即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发展变化结果的总量指标,是通过连续登记数据资料并累计得到的,如工业总产值、商品销售额等。时点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瞬间状况上的总量指标,如人口数、土地面积、商品库存等。
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区别主要有三:一是时期指标数值连续统计,时点指标数值间断统计;二是时期指标数值可以累计,时点指标数值直接累计没有实际意义;三是时期指标数值大小和统计期限长短有关,时点指标数值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没有直接关系。
(3)总量指标按计量单位的不同分为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和劳动计量指标。
实物指标是以自然单位、度量衡单位或复合单位计量的总量指标,具有直观、具体的特点,但不同计量单位的实物指标无法汇总;价值指标是以货币单位计量的总量指标,具有广泛的综合性和概括能力,但比较抽象;劳动量指标是以劳动时间工时、工日等计量的总量指标,便于企业内部的考核和管理。
二、可再生能源不纳入能源消费啥意思?
用可再生能源发电,这部分发电量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生产可再生能源用的原料,其耗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文件发布的当天,几乎燃爆朋友圈,普遍认为两大利好:
其一利好各地光伏装机,包括西部电站开发和整县推进。特别是对于缺电严重的地区,比如江浙、广东等划入黄色警戒和红色警告的缺电区域,将来若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如风电、光伏,那么这些电量将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其二是利好多晶硅料、铝边框等高耗能制造。多晶硅、铝边框都是光伏产业链最大的能耗环节,甚至可以上溯至工业硅,云南在10月份出现的淘汰高耗能产业,就包括了大量的工业硅产能。如果这些可以被豁免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对于本已产能严重“紧缺”的多晶硅行业将是重大利好。
三、简述什么是总量指标及总量指标的种类?
总量指标又称统计绝对数,它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的总规模、总水平的综合指标。
总量指标的按反映总体的内容不同,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1)总体单位总量:是用来反映总体单位数多少的总量指标。
(2)总体标志总量:是用来反映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总和的总量指标。
按其反映时间状况的不同,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1)时期指标是反映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时间发展变化结果的总量指标。
(2)时点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时间(瞬间)状况上的总量指标。
四、总量指标有哪些?
总量指标是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条件下的总规模、总水平或工作总量的统计指标。总量指标用绝对数表示,也就是用一个绝对数来反映特定现象在一定时间上的总量状况,它是一种最基本的统计指标。如1996年国家统计公报资料: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660亿元,国内生产总值67795亿元,工业增加值28580亿元,钢产量10110万吨,粮食产量49000万吨,年末人口数122389万人,等等,这些都是说明1996年全国在生产建设和人口方面的总规模或总水平的总量指标。由于总量指标的表现形式为绝对数,因此,总量指标又叫统计绝对数。
总量指标在社会经济统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总量指标是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起点
人们要想了解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首先就要准确地掌握客观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发展规模或水平,然后才能更深入地认识社会。例如,为了科学地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就必须通过总量指标正确地反映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基本条件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工作成果,即反映中国土地面积、人口和劳动资源、自然资源、国民财富、钢产量、工业总产值、粮食产量、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额以及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2.总量指标是实行社会经济管理的依据之一
一个国家或地区为更有效地指导经济建设,保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就必须了解和分析各部门之间的经济关系。它虽然可以用相对数、平均数来反映,但归根结底还是需要掌握各部门在各个不同时间的总量指标。
3.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
总量指标是统计整理汇总后,首先得到的能说明具体社会经济总量的综合性数字,是最基本的统计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一般都是由两个有联系的总量指标相对比而计算出来的,它们是总量指标的派生指标。总量指标计算是否科学、合理、准确,将会直接影响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准确性。
五、怎么容易区分总体标志总量指标和总体单位总量指标?
总体标志总量指标和总体单位总量指标的区别主要在于:
1. 指标内容不同:总体标志总量指标是指某一时期内,某一项指标的总量;总体单位总量指标是指某一时期内,某一项指标的单位总量。
2. 计算方式不同:总体标志总量指标是指某一时期内,某一项指标的总量,可以通过求和的方式计算;总体单位总量指标是指某一时期内,某一项指标的单位总量,可以通过求平均值的方式计算。
六、工作态度指标能不能纳入KPI指标?
当然可能,但是这是自寻死路
KPI是关键的,可量化的东西
工作态度能量化么?
原则上来说,只要把“态度”本身的客观条件研究的足够细致,确实是可以的——事实上那些“表情自动识别管理技术”还有“脑电波专注学习头套”,就是一种把“态度”某种程度上量化的行为。
但是这里有两个问题。
1:你设置了一个KPI以后,你要考察KPI对于其它KPI的影响,毕竟工作的其中一个量化部份要能证明影响到了整体经营,而且要得知对经营的最终影响大概有多大。
这可就难了去了。
2:第一条不光是难,而且这些单个细节的影响在每个阶段中的波动可能会极大,也有可能被很容易的针对性钻空子。
这就意味着你必须设置一个极为“灵活变动”的KPI设置系统,这样才能让你设置的那个“局部工作态度”指标能够发挥管理作用。
但是这样一来,你是“牵一发动全身”的,你为了这么小个东西去消耗极其巨大的管理资源,花巨大的研究成本,每次换的时候其它系统也面对波动风险……
你不可能保证变动过程中其它系统是100%按照预设运行的,很可能要宕机。
而且KPI系统本来的好处就是稳定,难点就在于指标科学设置。
如果你这样做就等于消除了KPI的强项,又加大了它的难度。
那这不得不偿失么?
要么你经常变,去用全体适应细节
那本末倒置
要么你不变,但是这样细节就成为了作假和无用的考核点,浪费资源浪费人力徒增压力。
那好像还不如不做算了?对吧?
当然了,在未来技术高度进步,算力和算法大大增加的情况下,同样的指标制定和信息搜集成本会降低
让现在不可能量化的态度指标变成可低成本量化和管理的指标
可是在同等技术条件下,它又不算“态度”了,态度变成更细节的东西啦。
七、经济增长总量指标详解?
经济增长的衡量指标里最主要的指标是GDP。GDP能够很好地反映经济增长的状况,但它也有一定的缺陷:GDP不能及时地反映当下的社会问题以及变化状态,治理人观察不出社会保障问题,说的严重点还会掩盖像收入分配差距这样较为重要的社会问题。与此同时,GDP也难以反映经济增长的成本,特别包括资源消耗等因素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联合国机构为了弥补这一指标的不足,于是提出了两个新指标,一个是综合发展指标,此指标反映较为全面,但也很复杂;另一个是人类发展指数,这个指数里面包括三个小指标,分别是预期寿命、社会教育水平和人均收入,虽然不太完善,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
1、投资量:投资量与经济增长状况是正相关;
2、劳动量:在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数量和结构相适应的前提下,劳动者的数量和每个人的劳动量与经济增长是成正比的;
3、生产率:生产率是指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以及财力资源利用的效率。生产率是与经济增长速度直接挂钩的。
八、污水总量控制指标?
总量控制是指以控制一定时段内一定区域内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物总量为核心的环境管理方法体系。它包含了三个方而的内容:一是排放污染物的总量;二是排放污染物总量的地域范围;三是排放污染物的时间跨度。通常有三种类型:目标总量控制、容量总量控制和行业总量控制。目前我国的总量控制基本上是目标总量控制。
“总量控制”是相对于“浓度控制”而言的。浓度控制是指以控制污染源排放口排出污染物的浓度为核心的环境管理方法体系。其核心内容为国家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主要是浓度排放)标准。我国的“排污收费”、“三同时”、“环境影响评价”等都是以浓度排放标准为主要评价标准。
总量控制的对象
主要是指国家“九五”期间重点污染控制的地区和流域,包括:酸雨控制区和SO2控制区;淮河、海河、辽河流域;太湖、滇池、巢湖流域。
十一五国家总量控制指标为COD和二氧化硫。
总量控制的实施程序
1)国家环境管理机关在各省、自治区及直辖市申报的基础上,经全国综合平衡,编制全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解到各盛自治区、直辖市,作为国家控制计划指标。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把省级控制计划指标分解下达,逐级实施总量控制计划管理。
3)编制年度污染物削减计划。
4)年度检查、考核。
九、数量指标和总量指标的区别?
数量指标是指在经济活动中用以反映规模大小和数量多少等数量特征的各种指标。它用绝对数表示。
总量指标是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条件下的总规模、总水平或工作总量的统计指标。总量指标用绝对数表示,也就是用一个绝对数来反映特定现象在一定时间上的总量状况,它是一种最基本的统计指标。
十、总量指标如何分类?总量指标计量单位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分为实物单位和劳动单位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 就是反映在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的社会经济现象总体规模或水平的统计指标。
这类指标是通过全面调查的方法,对总体单位进行调查登记,逐步汇总得出的总体单位总数或某种标志总量,所以称为总量指标,其表现形式就是绝对数。
(二)总量指标的种类 1.总量指标按其反映内容的不同,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单位总量反映总体中单位的总数,说明总体本身的规模大小。
如工业企业总数、职工总数、学校总数,等等。
标志总量反映,总体中各个单位某一标志值的总和,说明总体某一数量特征的总量。
例如工农业总产值、基本建设投资额、商品销售额、工资总额,等等。
随着统计研究目的的改变,单位总量与标志总量可以相互转化。
2.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态的不同,分力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时期指标是反映总体在一段时期内(例如—旬、一月、一季或一年)活动过程的总量,例如产品产量、产值、商品销售额等。
经济学中又称之为流量。
时点指标是反映总体在某一特定时刻(瞬间)上的总量,例如期初或期末的职工人数、设备台数、商品库存量等。
经济学中又称之为存量。
3.总量指标按其指标数值采用的计量单位不同,分为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和劳动量指标。
实物指标是以实物单位计量的总量指标。
用于反映各同类实物的总量,但不能用于不同类别的总量的汇总。
实物单位还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可以根据事物的性质和研究任务分别采用:(1)实物的自然单位。
(2)度量衡单位。
(3)标准实物单位。
(4)有时,为了充分表明实物的数量,需要采用复合计量单位。
价值指标是以货币单位计量的总量指标。
货币单位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确定的商品的价值单位,如元、千元、万元等。
价值指标按价格的固定程度分为不变价价值指标和现价价值指标,上例中就是现价价值指标。
价值指标具有综合和概括的能力,可以综合表现各种具有不同。
使用价值的产品或商品的总量。
劳动量指标是以劳动单位计量的总量指标。
劳动单位是用劳动时间表示的计量单位,是一种复合单位,通常用工时、工日表示。
劳动量可以相加,加总的结果就是劳动消耗总量。
它可用于分析劳动资源和劳动时间的利用情况,为核算企业工人工资和计算劳动生产率提供依据。
同时,也是基层企业编制和检查生产作业计划的重要依据。
(三)总量指标的作用 反映社会经济基本情况的数字资料,最先都表现为总体单位总量或标志总量。
在统计分析中,总量指标是综合指标中的基本指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总量指标是从数量方面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基本情况的指标,是认识事物的客观依据和起点。
其次,总量指标是实行社会主义的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
各级领导机构指导工作、决定政策、编制和检查计划飞进行科学管理,都需要胸中有“数”,这个“数”首先就是事物的总量指标的数值。
第三,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
总量指标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统计分析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