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月
29
2024
0

建筑节能系统有哪些?

一、建筑节能系统有哪些?

主要包括空调、照明、热水供应设备等。

建筑设备节能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建筑的节能设计,必须依据当地具体的气候条件,首先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同时,还要提高采暖、通风、空调和照明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以实现国家的节能目标、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能源发展战略。

1)合适、合理地降低设计参数

合适、合理的降低设计参数不是消极被动地以牺牲人类的舒适、健康为前提。空调的设计参数,夏季空调温度可适当提高一点如25~26℃、冬季的供暖温度可适当低一点。

2)建筑设备规模要合理

建筑设备系统功率大小的选择应适当。如果功率选择过大,设备常部分负荷而非满负荷运行,导致设备工作效率低下或闲置,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如果功率选择过小,达不到满意的舒适度,势必要改造、改建,也是一种浪费。建筑物的供冷范围和外界热扰量基本是固定的,出现变化的主要是人员热扰和设备热扰,因此选择空调系统时主要考虑这些因素。同时,还应考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电气产品不断涌现,应注意在使用周期内所留容量能够满足发展的需求。

3)建筑设备设计应综合考虑

建筑设备之间的热量有时起到节能作用,但是有时候则是冷热抵消。如夏季照明设备所散发的能量将直接转化为房间热扰,消耗更多冷量。而冬天的照明设备所散发的热量将增加室内温度,减少供热量。所以,在满足合理的照度下,宜采用光通量高的节能灯,并能达到冬夏季节能要求的照明灯具。

4)建筑能源管理系统自动化

建筑能源管理系统(EMS,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是建立在建筑自动化系统(BAS,Building Automatic System)的平台之上,是以节能和能源的有效利用为目标来控制建筑设备的运行。它针对现代楼宇能源管理的需要,通过现场总线把大楼中的功率因数、温度、流量等能耗数据采集到上位管理系统,将全楼的水、电力、燃料等的用量由计算机集中处理,实现动态显示、报表生成。并根据这些数据实现系统的优化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BAS系统造价相当于建筑物总投资的0.5%~1%,年运行费用节约率约为10%,一般4~5年可回收全部费用。

5)建筑物空调方式及设备的选择,应根据当地资源情况,充分考虑节能、环保、合理等因素,通过经济技术性分析后确定。

二、不可再生能源有哪些?可再生能源有哪些?

不可再生能源有:煤、原油、天然气、油页岩、核能 。再生能源有:太阳能、水力、风力、生物质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温差能。概念:

1、可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并有规律地得到补充的能源。

2、非再生能源:经过亿万年形成的、短期内无法恢复的能源。特点:1、可再生能源:它们都可以循环再生,不会因长期使用而减少。2、非再生能源:它们随着大规模地开采利用,其储量越来越少,总有枯竭之时。

三、不可再生能源有哪些?可再生能源有哪些?

1、不可再生能源有:煤、原油、天然气、油页岩、核能。

2、再生能源有:太阳能、水力、风力、生物质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温差能。

3、可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并有规律地得到补充的能源。

4、非再生能源:经过亿万年形成的、短期内无法恢复的能源。

四、建筑能耗监测系统组成有哪些?

建筑能耗监测系统通常由以下组成部分构成:

1. 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包括温度、湿度、压力、光照、空气质量等传感器以及能量监测设备。

2. 数据采集器:用于收集传感器和监测设备的数据,并将其发送到中央处理单元。

3. 中央处理单元:接收传感器和监测设备的数据,并对其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采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实现数据的实时分析和处理。

4. 报告和可视化:将中央处理单元处理后的结果以报告或可视化的形式呈现给用户。

5. 控制器和执行器:根据传感器和监测设备的数据结果,通过控制器和执行器实现建筑设备的自动控制和优化能源消耗。

6. 通信网络:连接传感器、监测设备、中央处理单元、报告和可视化、控制器和执行器,实现数据实时传输和协同工作。

7. 电源:为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提供稳定的电源供应。

8. 安全措施:包括数据的安全存储、传输和访问控制,以及系统的安全措施和备份。

五、可再生能源有哪些?

不可再生能源有:煤、原油、天然气、油页岩、核能 。

再生能源有:太阳能、水力、风力、生物质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温差能。

概念:

1、可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并有规律地得到补充的能源。

2、非再生能源:经过亿万年形成的、短期内无法恢复的能源。

特点:

1、可再生能源:它们都可以循环再生,不会因长期使用而减少。

2、非再生能源:它们随着大规模地开采利用,其储量越来越少,总有枯竭之时。

六、可再生能源有哪些

可再生能源是指能够源源不断地自然再生以用于能源产生的能源来源,与传统的化石燃料相比,可再生能源具有清洁、低碳、可持续等优势。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以及对能源需求的增长,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太阳能

太阳能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形式,它是利用太阳辐射的能量来产生电力的过程。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可以将太阳的辐射能转化为电能,用于发电或供应给家庭和企业使用。

风能

风能是指利用风力将旋转机械转变为电力的可再生能源形式。通过建设风力发电场,可以利用风的动能产生电力。风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形式,且资源丰富。

水能

水能是指利用水流、潮汐或水位差来产生电力的可再生能源形式。水力发电是一种成熟的发电技术,通过水轮机将水的动能转化为电能。水能是一种稳定可靠的能源来源,并且对环境影响较小。

地热能

地热能是指利用地球内部热能产生电力的可再生能源形式。地热发电是通过地热蒸汽或地热水驱动涡轮机发电。地热能源在地球深层储量丰富,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该技术对空气质量无污染,并且可以提供持续的能源供应。

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是指利用生物质材料(如农作物、植物废弃物、动物粪便等)来产生热能或电能的能源形式。生物质能源主要通过燃烧或发酵过程产生热能或生物气体,用于发电、供暖或工业用途。生物质能源是一种可持续的能源形式,且对环境影响相对较小。

海洋能

海洋能是利用潮汐、波浪、海流等海洋能量来产生电力的可再生能源形式。海洋能具有资源丰富、稳定性好的特点。潮汐能、波浪能和海流能是海洋能的主要利用方式,通过适当的设施和技术手段可以将海洋能转化为电能。

绿色能源的未来

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绿色能源有望成为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再生能源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可以减少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不过,可再生能源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一方面,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成本尚未完全竞争力与传统能源形式相匹敌,需要进一步研发和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政府政策的支持与推动。

总体而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前景广阔,通过持续推动技术创新和政府政策支持,可再生能源有望为我们提供清洁、可持续的能源供应,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

七、智能建筑5A系统有哪些?

BA--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包括BAS楼宇自动控系统、IBMS集成楼宇管理系统;

CA--通讯自动化系统,包括电话,计算机网络(LAN、WAN);

OA--办公自动化系统,包括计算机网络,相关计算机软件;

FA--火灾报警与消防连动自动化系统;

八、建筑外保温系统防火要求有哪些?

一)采用内保温系统的建筑外墙,其保温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于人员密集场所,用火、燃油、燃气等具有火灾危险性的场所以及各类建筑内的疏散楼梯间、避难走道、避难间、避难层等场所或部位,应采用燃烧性能火A级的保温材料。

2、对于其他场所,应采用低烟,低毒且燃烧性能不低于B1级的保温材料。

3、保温材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做防护层,采用燃烧性能为B1级的保温材料时,防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

(二)采用外保温系统的建筑外墙,其保温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与基层墙体、装饰层之间无空腔的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的保温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住宅建筑。

1)建筑高度大于100m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

2)建筑高度大于27m,但不大于100m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1级。

3)建筑高度不大于27m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2级。

(2)除住宅建筑和设置人员密集场所的建筑外,其他建筑:

1)建筑高度大于50m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

2)建筑高度大于24m,但不大于50m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1级。

3)建筑高度不大于24m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2级。

2、除设置人员密集场所的建筑外,与基层墙体、装饰层之间有空腔的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其保温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建筑高度大于24m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

2)建筑高度不大于24m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1级。

3、设置人员密集场所的建筑,其外墙外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

(三)建筑外墙采用保温材料与两侧墙体构成无空腔复合保温结构时,该结构体的耐火极限应符合有关技术规范的规定;当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为B1、B2级时,保温材料两侧的墙体应采用不燃材料且厚度均不应小于50mm。

除上述情况外,当建筑的外墙外保温系统按规定采用燃烧性能为B1、B2级的保温材料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除采用B1级保温材料且建筑高度不大于24m的公共建筑或采用B1级保温材料且建筑高度不大于27m的住宅建筑外,建筑外墙上门、窗的耐火完整性不应低于0.50h。

2、应在保温系统中每层设置防火隔离带。防火隔离带应采用燃烧性能为A级的材料,防火隔离带的高度不应小于300mm。

(四)建筑的外墙外保温系统应采用不燃材料在其表面设置防护层,防护层应将保温材料完全包覆。除耐火极限符合有关规定的无空腔复合保温结构体外,当按有关规定采用B1、B2级保温材料时,防护层厚度首层不应小于15mm,其他层不应小于5mm。

(五)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与基层墙体、装饰层之间的空腔,应在每层楼板处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六)建筑的屋面外保温系统,当屋面板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2级;当屋面板的耐火极限低于1.00h时,不应低于B1级。采用B1、B2级保温材料的外保温系统应采用不燃材料做防护层,防护层的厚度不应小于10mm。

当建筑的屋面和外墙外保温系统均采用B1、B2级保温材料时,屋面与外墙之间应采用宽度不小于500mm的不燃材料设置防火隔离带进行分隔。

(七)电气线路不应穿越或敷设在燃烧性能为B1或B2级的保温材料中;确需穿越或敷设时,应采取穿金属管并在金属管周围采用不燃隔热材料进行防火隔离等防火保护措施。设置开关、插座等电器配件的部位周围应采取不燃隔热材料进行防火隔离等防火保护措施。

(八)建筑外墙的装饰层应采用燃烧性能为A级的材料;若建筑高度不大于50m时,则可采用B1级材料。

九、建筑智能化常见系统有哪些?

建筑智能化常见系统包括安防监控系统、能源管理系统、照明控制系统、智能家居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等。

安防监控系统主要用于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能源管理系统用于节能降耗和优化能源利用;照明控制系统则能提高照明效率和舒适度;智能家居系统能够提供便利的居住体验;楼宇自控系统则是整合多个系统,实现对建筑设备的集中监控和控制。这些系统的综合运用,可以实现建筑智能化的全面提升。

十、非可再生能源有哪些?

天然气、石油、煤矿、铁矿不属于可再生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有森林、水、太阳能、风能。

可再生资源是指能够通过自然力以某一增长率保持或增加蕴藏量的自然资源。对于可再生资源来说,主要是通过合理调控资源使用率,实现资源的持续利用。可再生资源的持续利用主要受自然增长规律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