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厕所革命,什么最值得期待
厕所革命是指对发展中国家的厕所进行改造的一项举措,最早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出,厕所是衡量文明的重要标志,改善厕所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这些国家人民的健康和环境状况。小小厕所,关系重大。厕所革命是大势所趋,是绝对有必要的。
11月19日是世界厕所日。自2015年实施厕所革命以来,国家旅游发展基金累计安排资金10.4亿元,各地安排的配套资金超过200亿元,三年共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6.8万座,大大超过5.7万座的计划目标,44亿人次中外游客的如厕需求问题基本得到满足。中国为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解决厕所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样本,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在此基础上,国家旅游局近日又发布《全国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厕所革命早已成为一个世界性话题,具有世界意义。世界厕所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有24亿人没有厕所或生活在厕所卫生较差的环境中,一些国家因此引发大量疾病,因为直排污物造成土壤、食物和水污染。厕所作为衡量旅游服务的重要标尺,某些时候更被视为国家“维持声誉和增加投资信心”的关键。现如今,我国大众旅游时代已经到来,每年境内外游客总量超过43亿人次,年游客如厕总人次超过330亿次,但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厕所管理模式不健全不完善等因素,厕所问题依然是旅游业中的薄弱环节。在某些人口密集区和旅游景区,公共厕所却呈现出供不应求,特别是一些厕所“脏乱差”现象严重,极易给人造成不好的体验。
对于厕所革命,应看到以下几点:
一是应该看到小厕所背后的大民生。厕所是文明的重要窗口,是旅游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厕所革命是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务实之举。
二是应该看到厕所革命是中国旅游转型升级的当务之急和必备措施。中国的旅游从规模、速度转向重视质量、提高效益,以厕所为代表的旅游公共服务产品的供给短缺必须要补上,这是旅游转型升级的当务之急。
三是应该看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辩证的思维,厕所革命虽然取得显著成效,但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相比,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四是应该看到厕所革命不能只重视数量,更要抓好质量和效益。①首先,强调公厕的数量增长,应该是基于男女厕所比例的现实需求。去年底出台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提出女性与男性的厕位比例为3∶2,人流量较大地区为2∶1,是一个较为合理的划分标准。②其次,要注重运用科技手段,保护好生态环境。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制定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一系列标准化旅游厕所建设方案,没条件开展新能源公厕建设的,也要将“高效节水、低碳排放、生态循环”等创新科技融合在内,实现厕所革命和生态环保的有机结合。③第三,厕所建设规格要标准化,遵循“合理、适度”原则,既不能在必要的配套设施上“缺斤短两”,也不能像某些景区一样过度铺张,应花适度的钱,建够用的厕所。
厕所革命承载着人民群众和广大游客的热切期望,任务繁重,任重道远。既要通过相关方面落到实处、抓出实效,也需要人人参与,贡献一分力量。总之,厕所革命永远在路上,文明行为的改善也不会有终点。
二、为什么要保护环境?
人们只知道要保护环境,可不知道应该怎样保护。然而为什么要保护环境?究竟怎样保护环境呢?
其实,保护环境的意识并非现在才有,我国古代就有朴素的保护环境的思想。我们要继承古代环境保护的思想,懂得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保护环境,而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其实,我觉得很简单的讲,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息息相关的。从这次氯气泄露事件足以证明环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保护公众的健康,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维护地球供养人类的能力,以及保留那些人类认为值得保留的有美学价值的或有历史意义的地方!举两个例子:像美国环境管理的起源就是来源于环境恶化对人类的影响;我们产生的大量垃圾如果不收集,会影响到我们居住的环境!
目前环境保护就是这种,起点就是那种被动的、自私的动机!工业革命以来,以文明自居却无限扩张为所欲为的人类,已经使数百种动物因过度捕杀或丧失家园而遭灭顶之灾。当地球上最后一只老虎在人工林中徒劳地寻求配偶,当最后一只未留下后代的雄鹰从污浊的天空坠向大地,当麋鹿的最后一哨干涸的沼泽上空回荡--人类就看到了自己的结局。环境保护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新问题,我国政府也早就提出了明确的治理目标。
作为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普通人,虽然不可能都直接从事环保工作,但我们完全可以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当看到洗手间的水龙头在滴水时,是不是能够举手关上呢?当电池用完后能否分类收藏处理而不是随手扔掉呢?当购物时能否自觉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呢?……一件件小事虽然都很不起眼,但却体现我们究竟具备了多少环保意识。
三、遇到危险怎样自救?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万一遇到了火灾该怎么办呢?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掌握火场自救逃生非常重要。
没有人愿意与火灾打交道。但是,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永远不会遇到火灾,不会被烟火包围。许多火场逃生成功经验表明,具有消防安全意识的人,在遇到意外时能临危不乱,用正确的方法成功地逃离火场。因此在火场的逃生与自救,应注意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要熟悉所处的环境,也就是说在安全方面要做个有心人,时刻提醒自已遇到意外怎么办?
当我们走进教室、办公室、回到宿舍或外出住进宾馆、进入商场、外出玩耍时,要留心哪里的消防安全情况。太平门、避难间、报警器、灭火器、安全出口的位置在哪里?哪些可以作为逃生的器材等。这是必须了解的安全意识,要养成留心身边安全情况的习惯。
对长久居住的场所,可制定较为详细的逃生计划,确定发生火灾时不同位置逃生的出口,使同室的人员熟悉逃生计划,事先进行必要的逃生与自救训练。
二是准备一条湿毛巾。火灾事故表明,发生火灾事故时被大火直接烧死的占少数,很多是被燃烧的烟雾毒气熏死。烟雾毒气使眼睛受到强烈刺激,无法辫别方向,呼吸困难,思维迟钝,四肢无力,失去行动能力。火场自救与逃生,在某种意义上讲,实际上是人与烟毒作斗争的过程。
当你感觉到火灾的威胁时,第一件事就是准备一条湿毛巾,捂住口鼻。毛巾的层数越多,隔烟的效果越好。使用毛巾捂口鼻时,一定要捂严,千万不要把毛巾拿开。一旦拿开,就有可能导致烟雾中毒。
三是火场自救自护。当你被烟火包围起来时,首要的也是最关键的是一定要沉着冷静,千万不要惊慌。只有保持理智,才可能求生有望。
在打开门窗之前,必须先摸摸门窗是否发热?如果发热就不能打开。如果不发热,就选择一条切实可行逃生路线,迅速用毛巾捂住口鼻冲出去。如被困房间内,应用布等物品堵住房间的门逢,并浇上水,减少烟雾的进入或躲进没有燃烧物的卫生间,呼救并等待救援人员。
一般情况下,火灾中高层的应该向火层以下楼层疏散。这里提醒大家在没有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千万不要跳楼。电梯危险,也不要乘座电梯。生命第一,不要为寻找财物而贻误逃生的宝贵时间。也不要为财物而重返火场。
在火场的疏散逃生中,相互帮助是精神文明的体现,对老、弱、病、残、妇女、儿童及行动困难的,应尽可能予以帮助,避免混乱,减少人员伤亡。
四是利用避难间躲避火灾。在设有避难间的建筑内,发生火灾时可利用避难间躲避逃生。如在没有避难间的建筑内发生火灾,受困时可创造临时避难间。如所在房间烟雾不大,可关闭所有的门窗,洒水降温,利用通讯工具与外界联系或用喊、挥动衣物等方式,取得与外面的救援。
五是等待并配合消防队救援。这里要特别提醒的是:受困人员一定要坚持住,不能遇到火险就跳楼。也许只需等待数分钟,你可以获救。相信消防队,更要相信自己。坚持就是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