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正确洗车
1、真爱惜车就最好自己动手洗,这样最能够直接触摸车身的表面,有任何异常都可以亲手感觉到。 2、在汽车发动机罩彻底冷却下来以后再进行清洗。 3、应用分散水流喷射,避免直接用毛巾在水桶里蘸水擦洗,这样很可能带着泥沙,摩擦车体,刮伤漆面。 4、切勿用高压水流冲洗,水压过大会损伤车身漆面。 5、洗车永远是从上往下洗,即由车顶、前后盖板、车身侧面、灯具到保险杠、车裙、车轮等。因为水带着泥土是从上往下流,只有从上往下洗,才能冲得干净,才能节水,才能避免划痕。 6、冲掉沙土之后,要用海绵而不是毛巾洗车。毛巾纤维硬,不柔和,容易伤害到车身的烤漆,造成划痕。 7、擦车时,最好用高质量的鹿皮,鹿皮是最好的擦车材料。 洗车最好自己动手!我的POLO第一次在外面洗车后就发现引擎盖上多了N条划痕---擦车时工人用的毛巾里有细小的沙石!!以后就坚持自己洗车--即节约大米,有保护车子,顺便锻炼身体
二、汽车的排量 是用什么来计算的?
排量:活塞从上止点移动到下止点所通过的空间容积称为气缸排量,如果发动机有若干个气缸,所有气缸工作容积之和称为发动机排量。
我国轿车级别的划分是根据排量的大小来决定的。微型轿车的排量小于等于1.0L;普通级轿车的排量在1.0—1.6L范围内;中级轿车的排量在1.6—2.5L范围内;中高级轿车的排量在2.5—4.0L范围内;高级轿车的排量则大于4.0L。
通常,追求汽车高性能的人,大都选用大排量的发动机,重视经济性的人,大都选用小排量的发动机。那么,这种选择标准是否合适呢?
的确,大排量的发动机费油,但这仅仅是发动机独自的特性。
在汽车上,发动机和整车的适配性如何,对汽车的经济性影响十分大。如果小排量的发动机适配性不好,很可能并不比大排量的发动机省油,甚至会比大排量的发动机费油。特别是自重较重的汽车,如果发动机的排量过小,用小马拉大车,必然使发动机更多地在高速大负荷下运转,从而消耗了较多的汽油。
如果是大排量的发动机,由于扭矩较大,不必很深地踏下油门踏板,所以消耗的汽油量变化不大。相比之下的结果,很可能是小排量的发动机更为费油。
三、车灯的使用方法?如何使用车灯?使用车灯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汽车驾驶中,灯光的使用是一项容易被人们忽略的事情。错误地使用灯光不仅会影响自己的行车安全,也会对他人造成伤害。而合理的利用灯光则能在漆黑的夜晚获得更多的讯息。此外,我们还应该熟悉一些灯光控制开关的操作方法和显示标志,以免出现误操作。
灯光控制系统和显示标识
我们常见的灯光控制系统可以被笼统地分为两类——拨杆式和旋钮式。
拨杆式常见车型:日系、韩系、自主品牌
拨杆式灯光控制系统将所有的控制功能集中在一根拨杆上,顺序旋转操作杆端部便可以依次打开各种灯光,而雾灯控制则位于操作杆的里侧,同样依靠旋转进行控制,变换远近光和转向灯则依靠向不同方向推拉操作杆实现。有些车型的雾灯控制环可以双方向旋转,以实现单独开启后雾灯的功能,这种近在手边的模式十分利于操作。
旋钮式常见车型:欧系、美系
旋钮式灯光控制系统将所有的操作分为两部分,用于控制示宽灯、近光灯、前后雾灯的开关位于方向盘左侧的控制台上,示宽灯、近光灯依靠旋转旋钮控制。雾灯则依靠向外拉起旋钮控制,拉起第一级为前雾灯,第二级为前后雾灯同时开启,基本上无法实现后雾灯的单独开启。另一部分灯光的常用控制如远近光变换、转向灯开启则还需依靠方向盘下的操作杆控制,这种模式将常用和非常用的操作分离开,可以有效减少误操作。
转向灯操作杆的使用
转向灯是我们最长使用到的灯光,它可以明确提示周围的车辆你即将行驶的方向。但在我们日常行车的过程中,也一定遇到过“打灯不转向,转向不打灯”的情况。面对后者我们只能呼吁他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或者及时检修自己的转向灯光,而面对前者,有时可能只是一场简单的误会。正确使用转向灯也是一门学问。
我们大部分车型的转向灯都是单控制模式。在变换车道的时候,由于方向盘的转动角度小于90°,因此转向灯开关无法完成自动回位,这就需要我们在变换车道之后,手动完成操作杆的回位。如果是在转弯或掉头时,开关则可以随着方向盘的回转自动回位,如果车主无法确认是否能够自动回位,则应该注意仪表板上的转向灯开关是否仍在闪亮。
还有一些车型,如最近几年大众车型、福特福克斯、宝马等,都具有两种控制模式。其一是用于变换车道的“短暂闪烁”,轻拨操作杆转向灯会闪烁3~4次,然后自动熄灭,免除了手动回位的麻烦。而如果在转向或掉头时,需要转向灯长时间闪烁,则可以将操作杆推过压力顶点,此时除非你完成转向或掉头,否则必须反向拨动操作杆才可以停止灯光闪烁。
AUTO功能
现在许多中高档车辆都具有自动大灯功能,该功能在控制杆或旋钮上以“AUTO”标注。具有“AUTO”功能的车型除了大灯能够根据环境光线自动开启外,还可以设定“Follow me”大灯延时熄灭功能,具体车型的操作和设定方法则需要参考各车型的使用手册。
原文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