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月
11
2025
0

比例各部分名称是什么?比例求未知数的方法是什么?

一、比例各部分名称是什么?比例求未知数的方法是什么?

你好!

比例的各部分名称: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比例求未知数的方法:即解比例。我们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把外项相乘写在等式的一边,又把内项写在等式的另一边。再用方程的方法来解!

希望可以帮到你!

祝你学习进步!谢谢!

二、黄淮海平原有哪些部分组成?

黄淮海平原是黄河、淮河、海河流域平原的简称。华北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是由黄河、淮河、海河共同冲积而成的.

【范围】

黄淮海平原所包括的地区和范围,各部门、各专业的认识是不一致的,所采用的数据也就各不相同,有26万、30万、35万和40万平方公里等多个数据。从地貌学的观点,按照地表形态、地质构造、地表组成物质以及流域水系的变化等原则,划定的界线为:北起燕山山脉的南麓;南抵桐柏山、大别山的北麓,以江淮流域的低分水岭为界;西起太行山、秦岭的东麓,东面包围了鲁中南山地,临渤海、黄海。位于东经113°至东海岸线;北纬32°00’-40°30’之问,其总面积为38.7万平方公里[龚国元,1985]。

在流域上主要包括淮河、海河、黄河、淮河等流域的中下游地区,以及源于鲁中南山地的一些中小河流域下游的广大平原地区。

【轮廓】

黄淮海平原大的地貌形态上主要包括了山前洪积-冲积扇形平原、冲积平原及海积平原。整个平原以黄河干道为分水脊,北面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南面则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形成一个微向渤海、黄海倾斜的大冲积平原。

黄淮海平原具体轮廓为:北起燕山山脉南坡的山海关,向西沿山边线(基本上以海拔l00m等高线为界),连滦河冲积扇扇顶,经密云水库、怀柔水库到昌平、南口一带,沿断层线向南到永定河冲积扇扇顶,沿太行山北段太断层到拒马河冲积扇扇顶,向南顺l00m等高线到滹沱河冲积扇扇顶,再向南沿200m等高线大断层,接漳河冲积扇扇顶海拔100m等高线沿山麓断层线,到黄河出山口,沿嵩山——淮弧形构造带,向南沿伏牛山东麓、桐柏山到淮河出山口后,沿大别山北麓,基本上以海拔100米等高线为界到江淮流域分水岭(海拔50米等高线),后折向东南到长江三角洲的北界洲堤,扬州-海安一带,高度逐渐由海拔50m降到l0m直到海边。

【地理】

它大体以黄河为轴线,往南到淮河,属淮河水系,通称黄淮海平原 ,这一平原,东北为沂蒙泰山区,西部为伏牛山区,面积15万方平方公里。黄河以北,到燕山]山麓,西迄太行山麓,属海河及滦河水系,通称海河平原,面积13万平方公里。两个平原自然条件有所差别,但都和黄河紧密相关,因而在治理上是互相联系的。

黄淮海平原地势十分平坦,一般海拔不到50米。从山麓到海滨,可以分为山麓洪积冲积扇平原(课文中称缓斜平原)、冲积平原(课文中称冲积低平原)和滨海平原。其排列大体呈半环带状,三部分的地表物质,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土壤、植被及农业发展情况都有明显的差别。

山麓洪积冲积扇平原,主要分布在燕山和太行山麓,由许多大小不等的扇形地连接而成。其中以古黄河冲积扇规模最大,洪积冲积扇上地下水埋藏深度为4~10米,矿化度小(<0.5克/升),水质好,水量富,排水良好,土壤不易盐碱化,而且养分高,较肥沃,为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冲积平原是黄淮海平原的主体部分。这里河流密度较大,并经过多次改道,形成众多古河床和古自然堤。自然堤成为平原上的缓丘,堤与堤之间形成洼地。冲积平原多为黏土沉积物质,地下水的矿化度较高,达2~5克/升,且地下水位较高,夏季多积水,土壤有不同程度的盐碱化现象。滨海平原分布于沿海地带,包括渤海沿岸平原和黄河三角洲,地势极为低平,组成物质以黏土为主。由于受海水浸渍作用的影响,地下水矿化度高,可达20克/升左右,土壤为盐土,表层含盐量达1%~3%,只能生长盐生和耐盐性强的植物。在沿海闭合洼地,土壤含盐量可高达100~160克/升,只能生长盐藻等低等植物。

【地位】

黄淮海平原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地,历代逐鹿中原,要争夺这块战略要地。历代安邦定国,又要治理这片灾害频繁的平原。它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带,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精华所在。

三、从光学角度看2008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主要部分为什么是红色

不发光的物体之所以看到不同的颜色是因为它们反射的色光不同,

祥云火炬的主要部分之所以呈现红色,是因为它反射红颜色的光。

四、优盘是由什么组成的?

你好,U盘具体由三部分组成:主控芯片 PCB板 储存芯片 再加个外壳 pcb板:印制电路板 印制线路板
印制电路板,又称印刷电路板,印刷线路板,英文简称PCB或PWB,是重要的电子部件,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提供者。由于它是采用电子印刷术制作的,故被称为“印刷”电路板。
历史
印制电路板的发明者是奥地利人保罗爱斯勒(Paul Eisler),他于1936年在一个收音机装置内采用了印刷电路板。1943年,美国人将该技术大量使用于军用收音机内。1948年,美国正式认可这个发明用于商业用途。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印刷电路版技术才开始被广泛采用。
在印制电路板出现之前,电子元器件之间的互连都是依靠电线直接连接实现的。而现在,电路面包板只是作为有效的实验工具而存在;印刷电路板在电子工业中已经占据了绝对统治的地位。
设计
印制电路板的设计是以电路原理图为根据,实现电路设计者所需要的功能。印刷电路板的设计主要指版图设计,需要考虑外部连接的布局、内部电子元件的优化布局、金属连线和通孔的优化布局、电磁保护、热耗散等各种因素。优秀的版图设计可以节约生产成本,达到良好的电路性能和散热性能。简单的版图设计可以用手工实现,复杂的版图设计需要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实现。
地线设计
在电子设备中的线路板,电路板, PCB板上,接地是控制干扰的重要方法。如能将接地和屏蔽正确结合起来使用,可解决大部分干扰问题。电子设备中地线结构大致有系统地、机壳地(屏蔽地)、数字地(逻辑地)和仿真地等。在地线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正确选择单点接地与多点接地
低频电路中,信号的工作频率小于1MHz,它的布线和器件间的电感影响较小,而接地电路形成的环流对干扰影响较大,因而应采用一点接地。当信号工作频率大于10MHz时,地线阻抗变得很大,此时应尽量降低地线阻抗,应采用就近多点接地。当工作频率在1~10MHz时,如果采用一点接地,其地线长度不应超过波长的1/20,否则应采用多点接地法。
2. 将数字电路与仿真电路分开
电路板上既有高速逻辑电路,又有线性电路,应使它们尽量分开,而两者的地线不要相混,分别与电源端地线相连。要尽量加大线性电路的接地面积。 3. 尽量加粗接地线
若接地线很细,接地电位则随电流的变化而变化,致使电子设备的定时信号电平不稳,抗噪声性能变坏。因此应将接地线尽量加粗,使它能通过三位于印制电路板的允许电流。如有可能,接地线的宽度应大于3mm。
4. 将接地线构成死循环路
设计只由数字电路组成的印制电路板的地线系统时,将接地线做成死循环路可以明显的提高抗噪声能力。其原因在于:印制电路板上有很多集成电路组件,尤其遇有耗电多的组件时,因受接地线粗细的限制,会在地结上产生较大的电位差,引起抗噪声能力下降,若将接地结构成环路,则会缩小电位差值,提高电子设备的抗噪声能力。
以绝缘板为基材,切成一定尺寸,其上至少附有一个导电图形,并布有孔(如元件孔、紧固孔、金属化孔等),用来代替以往装置电子元器件的底盘,并实现元器件之间的相互连接,这种布线板称印制线路板,简称印制板。
习惯称“印制线路板”为“印制电路”是不确切的,因为在印制板上并没有“印制元件”而仅有布线。
采用印制板的主要优点是:
1.由于图形具有重复性(再现性)和一致性,减少了布线和装配的差错,节省了设备的维修、调试和检查时间;
2.设计上可以标准化,利于互换;
3.布线密度高,体积小,重量轻,利于电子设备的小型化;
4.利于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并降低了电子设备的造价。
印制板的制造方法可分为减去法(减成法)和添加法(加成法)两个大类。目前,大规模工业生产还是以减去法中的腐蚀铜箔法为主。
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