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月
12
2025
0

走马灯是应用什么原理制作的?

一、走马灯是应用什么原理制作的?

走马灯,亦称转灯,是我国民间彩灯的一种独特的形式,它的制作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在宋代时就已较为盛行),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因为走马灯是根据热空气上升产生推力的原理制成的。走马灯作为传统民俗玩具,大约出现并开始流行于宋代时期,常见于元旦、元宵、中秋等节日。走马灯是灯笼的一种,它利用灯笼内部点燃的蜡烛所产生的上升热气流,推动灯笼内部上方的叶片,带动与叶片连接的轴承,令轴承转动。轴承连有剪纸,烛光将剪纸的影子投在灯笼四壁上,剪纸不断走动,形成了灯笼四壁上投影的不断前进,从而产生动画的现象。

二、悠悠球是用什么原理做的?

陀螺原理、钟摆原理、离心力原理、视觉暂留 悠悠球是利用陀螺原理保持平衡,通过卷绕在轴上被猛然拉开后带来的力,使“悠悠”空转,或者在拉动后,绳子在轴上来回卷绕,使悠悠上下来回运动。 更详细地说,是不同势能的转换。当转轮落到最低处时,转得最快,动能达到最大值,势能达到极小值。如果要想转轮上升到绳头位置,那么办法有二:一是开始以一定的速度掷出转轮,给它一定的初动能;二是在转轮将达到最低处时,把绳头往上拉一下,增加其机械能(两种方法一起使用,效果更佳)。 悠悠球的发光:拆开离合型悠悠球的外盖,其中一个球瓣内有一块电路板,该电路由小巧的钮扣电池供电,由一端固定的弹簧和一块金属片作为触发开关,串连一个发光二极管。电路板的对面装有配重物。当转轮高速旋转时,弹簧的自由端做离心运动,接触金属块,接通电路。然而,为什么一个发光二极管就能产生一个光环呢?那是由于视觉暂留形成的。对于中等亮度的光刺激,视觉暂留时间约为0.05至0.2秒。

三、微波炉的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微波炉的的工作原理是:

1.微波的特性

微波是一种频率为300MHZ~300GHZ的电磁波,它的波长很短,具有可见光的性质,沿直线传播。微波在遇到金属材料时能反射,遇到玻璃、塑料、陶瓷等绝缘材料可以穿透,在遇到含有水分的蛋白质、脂肪等介质可被吸收,并将微波的电磁能量变为热能。由于微波的频率较高,它的传输需要用高导电率的波导管来传输。

微波的频段虽然很宽,但是真正用于微波加热的频段却很窄,主要原因是避免所以使用较多的频率,防止对微波通讯造成干扰。国际上,家用微波炉有915MHz和2450MHz两个频率,2450MHz用于家庭烹调炊具,915MHz用于干燥、消毒。

2微波加热原理

被加热的介质一般可分为无极性分子电介质和有极性分子电介质。有极性分子在没有外加电场时不显示极性。如果将这种介质放在外加电场中,每个极性分子会沿着电场力的方向形成有序排列,并在电介质表面会感应出相反的电荷,这一过程称为极化。外加电场越强,极化作用也越强。当外加电场改变方向时,极性分子也随之以相反的方向形成有序排列。

若外加的是交变电场和磁场,极性分子将被反复交变磁化,交变电场的频率越高,极性分子反复转向的极化也就越快。此时,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增大,也就是热量增加,食物的温度也随之升高,便完成了电磁能向热能的转换。

家用微波炉的频率是2450MHz,电场方向每秒钟变化24.5亿次,其生成的热量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微波炉是用微波来烹调食物的,由磁控管产生2450MHz的超短电磁波,通过微小元件发射到炉内各处,经发射、传导、被食物吸收,引起食物内的极性分子(如水、脂肪、蛋白质、糖等)以每秒24.5亿次的极高速振动.由于振动所引起的摩擦使食物内部产生高热,将食物烹熟.

3微波炉的工作过程

电控系统将220V交流电压通过高压变压器和高压整流器,转换成4000V左右的直流电压,送到微波发生器产生微波,微波能通过波导管传入炉热腔里.由于炉热腔是金属制成的,微波不能穿过.只能在炉腔里反射,并反复穿透食物,加热食物.从而完成加热过程.

四、什么是微电解?微电解水处理技术原理是什么

这是我复制粘贴过来的:

微电解法,又称内电解法、铁还原法、铁炭法、零价铁法等。该方法处理废水的

原理是:利用铁屑中的铁和碳组分构成微小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以充入的废水为电

解质溶液,发生氧化

-

还原反应,形成原电池。新生态的电极产物活性极高,能与废水

中的有机污染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其结构、形态发生变化,完成难处理到易处理、

由有色到无色的转变。

还原作用

铁屑内电解法处理废水过程中,发生如下反应:

阳极(Fe):Fe-2e→Fe2+

E0(Fe2+/Fe)=-0.44V

阴极(C)

:在酸性条件下:

2H++2e→H2↑

E0(H+/H2)=0.0V

在碱性或中性条件下:

O2+2H2O+4e→4OH-

E0(O2/OH-)=+0.4V

电极反应生成的产物具有很高的化学还原活性。在偏酸性废水中,电极反应产生

的新生态H能与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组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能使废水中的发色

基团破坏甚至使高分子断链,从而达到脱色的目的。

同时,铁是活泼金属,在酸性条件下可把某些硝基化合物还原成可生物降解的胺

基合物,提高

BOD5/COD

比值,即增强可生化性。反应式如下:

R—NO2+2Fe+4H+ R—NH2+2H2O+2Fe2+

电解生成的铁离子、亚铁离子经水解、聚合而形成的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聚合

体,以胶体形式存在,具有沉淀、絮凝和吸附作用,与污染物一起絮凝产生沉淀,可

以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同时在原电池周围的电场作用下,废水中带电胶粒和杂质通

过静电引力和表面能的作用附集、凝聚,也可以使废水得到净化。总之,铁炭内电解

法处理废水是絮凝、吸附、架桥、卷扫、电沉积、电化学还原等综合效应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