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
07
2024
0

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一、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规范规定了地表水和污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监测项目与相应监测分析方法、流域监测、监测数据的处理与上报、污水流量计量方法、水质监测的质量保证、资料整编等内容。

本规范规定了污染物总量控制监测、建设项目污水处理设施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应急监测的基本方法

二、雨水监测技术规范?

是指规定了地表水和污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监测项目与相应监测分析方法、流域监测、监测数据的处理与上报、污水流量计量方法、水质监测的质量保证、资料整编等内容。

本规范规定了污染物总量控制监测、建设项目污水处理设施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应急监测的基本方法。

三、监测技术规范标准?

1. 监测设备和仪器必须符合标准和规定,且经过校准和检定。

2. 监测数据必须真实、准确、完整、可靠,并有明确的监测时间和地点。

3. 监测人员必须具有专业技术和操作能力,并进行必要的培训和考核。

4. 监测记录必须保存完好,包括监测数据、监测仪器校准记录、监测操作记录等。

5. 监测数据必须按照规定的格式和标准进行处理和报告,确保数据的可比性和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总之,污染源监测技术规范是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环境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污染源监测技术规范的研究和推广,提高污染源监测的水平和效率。

四、铁路监测技术规范?

1.《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

2.《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3.《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条文说明》(TB10601-2009)

二.路基沉降观测断面设置原则

1.路基沉降观测断面的设置及观测断面的观测内容根据沉降控制要求、地形地质条件、地基处理方法、路堤高度、堆载预压等

具体情况并结合施工工期确定,同时还需根据施工核对的地质、地形等情况调整或增设。

2.观测断面一般按以下原则设置,同时满足设计文件要求:

(1)路基沉降观测断面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高度小于5m的路堤可放宽到100m;过渡段和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

(2)一个沉降观测单元(连续路基沉降观测区段为一单元)不少于2个观测断面。

三.路基沉降观测点设置原则

(1)各部位观测点设在同一横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更重要的是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

①正线路堤地段,一般每100m设一个完整的沉降监测断面,中间50m一个一般的沉降监测断面。过渡地段监测断面需加密。一般桥路过渡段,在距台尾5m处各设一个完整的沉降观测断面,1m、20m、30m等处各设一个一般的沉降观测断面。涵洞等横向构筑物,在涵洞一侧(最好在填土较高一侧)5m处设一个完整的沉降观测断面。完整的沉降监测断面除按过渡段及距离确定外,还应选择路基较高,或加固较深的断面。

四、观测元器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测点及观测元器件的埋设位置按设计图进行,且标设准确、埋设稳定。观测期间应对观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施工机械的碰撞,人为因素的破坏,务必使观测工作能善始善终,取得满意成果。

(1)位移观测桩:位移观测桩采用C15钢筋混凝土预制,断面采用15cm×15cm正方形,长度不小于1.5m,并在桩顶预埋半圆形不锈钢耐磨测头。边桩埋置深度在地表以下不小于1.4m,桩顶露出地面不大于10cm。埋置方法采用洛阳铲打入设计深度,将预制边桩放入孔内,桩周以C15混凝土浇筑固定,确保边桩埋置稳定,位移观测桩在一般路基填筑前埋设。

(2)沉降观测桩:桩体选择Φ20mm不锈钢棒,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底部焊接弯钩,待基床表层施工完成后(有堆载预压地段在基床底层施工完成后)通过测量埋。

五、农业监测技术规范?

现代农业物联网远程监控系统也叫农业物联网监测系统、农业物联网远程监控系统等,是托普物联网为提高现代集约型农业生产效率,实现精细化、全方位、智能型管理提出的解决方案。现代农业物联网远程监测(监控)系统是将采集数据经行分析后进行的全自动监控灌溉、施肥、喷药、降温和补光等一系列操作,它由中央控制柜与多节点数据采集器构成两级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网络,具有分散采集,集中操作管理的特点,系统配置可以根据要求灵活增加或减少。

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并传到各个节点,数各个节点实现和上位机的通讯,在计算机软件界面上可显示所采集到环境参数的值,可进行数据设定、存贮、报警。

六、vocs监测技术规范?

vocs监测技术的规范,

(1)排污口应避开对测试人员操作有危险的场所(周围环境也要安全)。

(2)排污口采样断面的气流流速应在 5 m/s 以上。

(3)排污口的位置,应优选垂直管段,次选水平管段,且要避开烟道弯头和断面急剧变化部位。

(4)排污口的具体位置,应尽量保证烟气流速、颗粒物浓度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代表性,根据实际情况按 GB/T 16157、HJ 75、HJ/T 397 从严到松的顺序依次选定。

七、交通噪声监测技术规范?

噪声监测技术规范是指对于街道、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噪声产生源头的环境进行监测、评价和控制的技术规范。其主要内容包括:

1. 环境声级测量方法和仪器的选择、校准和使用;

2. 监测点的选择、布设和管理,包括建筑物、居民区、学校、医院等敏感地点的监测;

3. 监测时间和频率的确定,包括日间、夜间、工作日、休息日等不同时段的监测;

4. 噪声指标的计算和评价,包括A权声级、频率分析、等效声级、噪声影响预测等;

5. 噪声污染控制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建议,包括降噪、分离隔离、音屏障、交通管理等。

交通噪声监测技术规范的制定和应用,有利于保障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维护城市环境的良好态势,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八、建设用地监测技术规范?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HJ 25.1-2019);

  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HJ 25.2-2019);

  三、《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 25.3-2019);

  四、《建设用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HJ 25.4-2019);

  五、《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术语》(HJ 682-2019)。

  另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为保障人体健康,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建设用地环境监督保护管理,规范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的原则、程序、工作内容和技术要求。

九、大坝渗流监测技术规范?

大坝渗流监测技术是采用专业的检测设备,通过布设在坝体上设备测定电阻率、极化率或介电常数的变化规律来确定浸润面或导水裂隙,从而推断渗漏点水位,也有根据拟流场原理在水下探测渗漏口。

常用的方法有:直流电阻率法、自然电场法、瞬变电磁法、探地雷达法,所以在水利水电工程运营过程中必须要确保大坝的安全稳定。

大坝的主要病害是渗漏,渗漏对于大坝的稳定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不及时检测发现病害并加以处理,会给大坝的安全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甚至导致溃坝,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以及群众生活的正常进行。

十、交通衰减噪声监测技术规范?

道路交通噪音测量国标准限值: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 GB1495-2002

按区域的使用功能特点和环境质量要求,声环境功能区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0 类声环境功能区:指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

1 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

保持安静的区域。

2 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

住宅安静的区域。

3 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

影响的区域。

4 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之内,需要防止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

区域,包括 4a 类和 4b 类两种类型。4a 类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

路、城市次干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内河航道两侧区域;4b 类为铁路干线两侧区域。

表1 环境噪声限值

单位:dB(A) 时 段

声环境功能区类别 昼间 夜间

0类 50 40

1类 55 45

2类 60 50

3类 65 55

4类

4a类 70 55

4b类 70 60

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

噪声限值 dB(A)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2002.10.1~2004,12,30期 2005.1.1以后生产的汽车 汽车分类

间生产的汽车

77 74 M1

78 76 M2、N1 2t<GVM≤3.5t

79 77 GVM≤3.5t ≤2t

82 80 M2、M3 3.5t<GVM≤5t

85 83 GVM>5t

83 81 N2、N3 3.5t<GM≤12t

86 83 GVM)>12t

88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