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液比标准?
气液比是指汽油加油枪出油量与加油枪回气量的比,也是衡量站内二级油气回收系统是否正常工作的重要指标。
气液比的检测值1:1~1.2范围属于符合标准。 加油站的气液比测试方法及注意事项:
1、日常检查
加油站应每月逐枪检查气液比,并记录气液比结果。气液比记录结果保留1年。
2、所需工具
油气回收气体流量计(包括油枪适配接头)、秒表。
3、测试方法
每把枪的每个档位加油15升,记录每次回气量,回气量与实际加油量进行比对,计算气液比值。
4、测试注意事项
1)插入油枪适配接头时,应对适配接头上的密封O圈进行润滑,保证气密性并减少磨损.记录过程中,需记录气体流量计总累和当次回气量,方便进行问题回查,记录加油时间,计算液体流速;流速应小于42L/min。
二、液氮的气液比?
在永久气体中气体都是由液态气经汽化后转化为气态气体的,如液氮汽化成气态氮气,1升液态氮气等于850升氮气,因为根据液态氮气的物理性质1升液氮完全汽化后可转化成850升气氮即液气之比为1:850,因此1升液氮=1x850=850升,所以1升液氮等于850升氮气。
三、氧的气液比?
氧气通常条件下是呈无色、无臭和无味的气体,密度1.429克/升,1.419克/立方厘米(液),1.426克/立方厘米(固),熔点-218.4℃,沸点-182.962℃,在-182.962℃时液化成淡蓝色液体,在-218.4℃时凝固成雪状淡蓝色。
所以液态与气态的比值约为1000。气液比是反映通气量大小的一个指标。
四、液气比是摩尔比吗?
液气比是物态比例,摩尔比是物质的量比例两个概念。
五、什么是最小液气比?合适的液气比应该如何确定?
液气比指吸收剂量与被吸收气体量的比值。当液气比减小时,吸收剂量减小,吸收推动力下降,富吸收油浓度增加,当吸收剂量减小到使富吸收油操作浓度等于平衡浓度时,吸收推动力为零,这时的液气比称为最小液气比
六、什么是布袋除尘器的气布比?
气布比又称表面过滤速度,是单位时间处理含尘气体的体积与滤布面积之比。
有毛气布比和净气布比之分。前者指袋式除尘器入口的体积与除尘器的滤布总面积之比,后者指入口气体的体积与运行滤袋的滤布面积之比。对于小型袋式除尘器,两者差别较大。气布比是重要的设计参数,是决定除尘器性能和经济性的重要指标。从除尘性能上考虑,气布比的选择要考虑到除尘器型式、清灰方式、滤料种类、粉尘和气体性质等因素。
七、什么是最小液气比?
在吸收塔的设计计算中,气体的处理量、进塔气体的组成Y1、吸收剂的入塔组成X2以及分离要求都是作为设计的已知条件规定了的,吸收剂的用量则有待于确定。
分离要求常用两种方式表示。单吸收的目的是回收有用物质,通常规定溶质的回收率(或称为吸收率)η,回收率定义为:
单吸收的目的是除去气体中的有害物质,一般直接规定气体中参与有害溶质的组成Y2。
吸收剂用量是影响吸收操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设备尺寸和操作费用。当气体处理量一定时,操作线的斜率L/V取决于吸收剂用量的多少。
2)L/V (液气比)对吸收操作的影响
吸收塔的最小液气比
八、喷淋密度及液气比?
液气比决定SO2气体吸收所需要的吸收表面,在其他参数一定的情况下,提高液气比相当于增大了吸收塔内的喷淋密度,使液气间的接触面积增大,脱硫效率也将增大。但提高液气比将使循环泵流量增大,要增加设备的投资和运行成本。
九、油气回收气液比公式?
油气回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主要目标是回收油气(包括石油和天然气)中的碳氢化合物。油气回收的过程中,涉及到一种叫做油气回收率的参数,这是一个衡量回收效果的指标,通常表示为从排放的油气中回收的碳氢化合物的量与排放的总油气量的比率。
然而,油气回收率并不能直接决定油气回收系统的设计。油气回收系统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许多其他因素,例如系统的处理能力、成本、运行效率等。
至于您提到的"气液比",这是一个衡量油气回收系统效率的参数,通常表示为回收气体与排放液体之间的比率。气液比越大,表示回收系统的效率越高。
关于具体的气液比计算公式,这可能因系统和设计而异。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气液比 = (排放气体流量 / 回收气体流量) * 100%
其中,排放气体流量是指油气排放系统的流量,回收气体流量是指油气回收系统的流量。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都是一般性的建议,实际的计算可能需要参考具体的设计和运行参数。在进行具体设计和操作时,建议咨询专业的工程师或供应商。
十、气液比计算公式?
循环泵的流量m3/h*1000(l/h):烟气流量(nm3/h)=液气比(l/m3)
烟气脱硫中液气比的概念为:吸收1m3的烟气所需的液体体积,也就是l/g=q/1000:v(nm3/h);其中q为循环浆液流量,v为进入吸收塔烟气流量;液气比太低,达不到吸收效果,会导致净烟气中so2浓度升高;液气比太高:会导致净烟气含水量增加,增大后续设备的腐蚀,同时加大除雾器的负担,堵塞除雾器、烟道等,降低烟气抬升力,影响脱硫系统的安全稳定的运行,计算合理的液气比是根据设计煤质含硫量和吸收浆液中caco3的浓度含量确定,确定依据为so2的吸收反应方程式或是原子守恒;在实际过程中,为保证脱硫效率,液气比应适当高于设计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