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工能效怎么计算?
人工效率的计算公式:
人工效率=(产出数量X 标准工时)/(日工作小时 X 直接人工数 - 损失工时)X100% ;
人工生产率=(产出数量X 标准工时)/(日工作小时X 直接人工数)X100%。
生产效率主要用来考核纯生产能力,不包括由技术、材料等其它问题所引起的能力损耗。
生产率用来考核整个生产过程中的能力,是制造成本的标示之一。
二、泵能效等级计算?
(1) 同一台泵或风机,在不同工况下有不同的比转数,一般是用最高效率点的比空高度也就越小。(2) 比转数是用单级单吸入叶轮为标准,如结构型式不是单级单吸,则应按下式
计算:
双吸单级泵,流量应以 qv/2 代人计算 单吸多级泵,扬程应以 H/i 代人计算, i 为叶轮级数。
( 3) 多级泵第一级为双吸叶轮,则流量应以 qv/2 代人计算,扬程应以 qv/2
代人计算。 计算风机比转数的原则与水泵相同。
(4) 比转数是由相似定律推导而得, 因而它是一个相似准则数 (切不能与转速混淆 ), 即几何相似的泵与风机在相似工况下其比转数相等。 反之,比转数相等的泵与风
机不一定相似,因为对同一比转数的泵或风机,可设计成不同的型式。
三、能效比怎么计算?
空调能效比计算公式:空调制冷能效EER=制冷量÷制冷消耗功率
空调制热能效COP=制热量÷制热消耗功率
一般而言,同一匹数的空调,选购能效比高的比能效比低的节能省电。
例如一款制冷量5000瓦的2匹空调,制冷功率2000瓦,能效比:5000÷2000=2.50;另一款制冷量同样为5000瓦的2匹空调,制冷功率1500瓦,能效比:5000÷1500=3.33。能效比数值越大,表明该产品使用时所需要消耗的电功率就越小,即在单位时间内,该空调产品的耗电量也就相对越少。
四、电水壶能效计算?
答:这个问题是一个初中物理问题,根据公式:能效n=热量Q÷电能wx100%,热量Q=Cm(t一to),电能W=UIt,所以能效n=Cm(t一to)÷UItx100%。
五、如何计算集成灶的能效等级
什么是集成灶的能效等级
能效等级是衡量家电能效的指标之一,也被称为能源标签等级或能源等级。它用于评估家电在使用能源方面的效率,对消费者购买和使用家电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集成灶的能效等级怎么算
集成灶的能效等级的计算是根据家电的能源消耗和性能指标来确定的。下面是计算集成灶能效等级的一般步骤:
- 收集必要的信息:你需要知道集成灶每年消耗的能源量以及性能指标。
- 计算能源消耗:根据集成灶每年消耗的能源量,包括煤气、电力等,将其转化为标准单位,比如千瓦时(kWh)。
- 确定性能指标:集成灶的性能指标通常包括烹饪效率、油烟排放等。根据相关标准和测试数据,确定集成灶的性能指标。
- 计算能效等级:根据能源消耗和性能指标的得分,根据相应的评估方法,计算集成灶的能效等级。
能效等级的评价标准
能效等级通常采用字母标记来表示,例如A、B、C、D等级,其中A级为最高等级,表示较高的能源效率和较低的能耗。评价标准可以根据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法规和标准而有所不同。
为什么关注集成灶的能效等级
关注集成灶的能效等级有几个好处:
- 节省能源和减少能源消耗:选择能效等级较高的集成灶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 降低使用成本:能效等级较高的集成灶在使用过程中能更有效地利用能源,从而降低使用成本。
- 提高使用体验:能效等级较高的集成灶通常具有更高的性能和更好的功能,能够提供更好的烹饪体验。
在购买集成灶时,了解和关注其能效等级是一个明智的选择。通过计算集成灶的能效等级,你可以更好地评估其能源消耗和性能,以便做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
感谢您阅读这篇关于如何计算集成灶能效等级的文章。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让您能更好地了解集成灶的能效等级。
六、能效功率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空调制冷能效EER=制冷量÷制冷消耗功率
空调制热能效COP=制热量÷制热消耗功率
一般而言,同一匹数的空调,选购能效比高的比能效比低的节能省电。
例如一款制冷量5000瓦的2匹空调,制冷功率2000瓦,能效比:5000÷2000=2.50;另一款制冷量同样为5000瓦的2匹空调,制冷功率1500瓦,能效比:5000÷1500=3.33。能效比数值越大,表明该产品使用时所需要消耗的电功率就越小,即在单位时间内,该空调产品的耗电量也就相对越少。
七、怎么计算空调能效比?
实际上空调的能效比就是额定制冷量与额定功耗的比值。通俗地说,就是消耗同样多的电所产生的冷气有多少。所以说这个能效比值当然是越大越好了!这也是衡量空调性能优劣的一个重要参数。 国家在2005年颁布了空调产品能效比的标准,将普通定速空调的能效比分为了五个等级(变频空调能效比国家标准正在制订中)。 一级是最好的,也是最节能的产品。能效比3.4以上的都属于一级产品,3.2—3.4的属于二级,3.0—3.2的属于三级,2.8—3.0的属于四级,2.6—2.8的属于五级。 能效比2.6是空调产品的入门等级,也就是说能效比低于2.6的空调产品不得在市场上销售。现在国美和苏宁等知名电器连锁店和大多数正规的空调厂商已经将能效比低于2.6的产品淘汰了,大家不必过分担心。 出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目的,国家也在不断提高空调产品的能效等级标准。初步计划在2009年3月将空调产品的能效比门槛由2.6提高至3.2。而江苏省已经宣布从2007年9月1日起,将省内空调产品的能效比标准提高到3.2,低于这个标准的空调将不得在市场上销售。 未来市场,高效节能的空调将成为主流,变频空调由于其出色的能效比将替代目前定速空调的市场主导地位。变频空调的能效比是以季节能效比(SEER)来计算的,也就是说整个季节的制冷量与耗电量的比值。这个标准在日本已经得到认可,我国的相关标准正在讨论之中 。 最后给大家举个例子,看看如何计算空调的能效比。 某壁挂空调的额定制冷量是2700w,额定功率是903w,那么用2700/903=2.99,也就是该款产品的能效比是2.99,属于4级国家能效标准。 要获取准确的额定制冷量和额定功率参数,必须要看空调侧面的铭牌,而不要看卖场的标签和广告彩页。因为广告上的某些数据有夸大的成分。
八、空调能效具体怎么计算?
空调能效包括制冷性能系数EER和制热能效比COP。它们的计算公式是:EER=制冷量/制冷消耗功率,COP=制热量/制热消耗功率。EER和COP越大,空调的能耗越小,性能比越高。例如:一个制冷量是5000瓦的空调,其制冷功率是3000瓦,那么,能效比就是1.6;如果同样制冷量是5000瓦的空调,而其制冷功率是1500瓦,那么,能效比是3.3。
空调能效指的是:空调制冷量(制热量)与压缩机输入功率比值。也就是EER(COP)。能效越高就越省电。我国大多地方空调其主要功能还是以制冷量为依据。通俗的讲空调能效就是在用同一样的电所能产生多少的冷气或暖气,它是衡量空调好坏的重要参数。
空调的制冷量就是指空调进行制冷运行时,单位时间内从密闭空间、房间或区域内去除的热量总和,单位是瓦(W)。通俗单位是匹(P)。1P是约2000大卡也就是2324W。
国内空调现在都有"中国能效标识"的标签,它分1、2、3为3个等级。等级1是耗能最低,属于国际水平;等级2是比较节能,属于先进水平;等级3是平均水平能耗也是空调入市能耗底限属于普通水平。具体是:1级能效比是3.6,2级能效比是3.4,3级能效比是3.2。
能效比一般只用在定速空调上,那么,变频空调能效又用什么来衡量呢?变频空调用季节能效比。季节能效比(SEER)是指在正常的供冷期间,空调器在特定地区的总制冷量与总耗电量之比。
如何选择空调,是不是能效越高越好呢?我们买空调时,销售员往往会给我们极力推销能效比高的,会介绍如何如何省电,而这往往是引导我们进入一个误区(能效比越高,空调价格越高很多)。其实,省电除了和能效比有关外,最大的因素还是选择合适的制冷量的空调,也就是空调P数。P数越大,制冷量越大,耗电量越大。因此,根据房间大小,选择合适的P数的空调是关键。
空调制冷量是用匹(P)来表示。1P空调的制冷量在2200-2600瓦(W),1.5P在3200-3600瓦(W),2P在4500-5500瓦(W)。通常情况下卧室每平米需要115-145瓦制冷量,而客厅或厨房每平米制冷量是145-175瓦。所以,一般情况下,可以依据这个来选择合适制冷量的空调,也就是几匹空调。举个例子:A空调的输入功率是800W,制冷量1P是2560W,它的能效比就是3.2,能效等级是3级。B空调的输入功率是1600W,制冷量2P是5760W,能效比就是3.6,能效等级是1级。如果,都分别用在15平米的卧室,那么,虽然,2P空调B能效比高,但是,它还是比1P空调A能效比低的要费电,而且,B空调还要比A空调贵很多。
目前,1级能效的定频空调达到3000W的制冷量每小时仅用电0.83度,3级能效定频空调达到同样制冷量需要每小时耗电近1度。并非能效比越高越省钱。空调的能效比越高就越省电,但对家庭来说不一定会达到省钱的目的。这是因为高能效比空调的成本高,售价也比普通空调高很多。买空调关键要看性能价格比。
九、2021新能效等级计算?
高效节能电机的能效等级分为1级,1级最高。 具体划分与电机的功率、极对数等有关。简单讲,额定功率越低的电机,能效限定值越低。 如果电机容量在315kW以下,单从额定效率而言,96%效率能效等级至少可以达到2级。 315kW的2级异步电动机,1级能效等级的要求是96.1%,这个要求包含额定功率及75%额定功率下的效率。
十、能效比怎么计算的?
普通人对空调的认识仅限于匹数,如1匹,1.5匹,2匹,到底这个匹(P)是什么意思?这种叫法其实可以为为两种:
第一种:空调的制冷量
一匹空调的制冷量是2000大卡,换算为国际标准单位瓦的话,还需要乘以1.162。所以一匹空调的制冷量就是2324瓦。以此类推,不同匹数的空调,制冷量=匹数X2000X1.162(瓦)。
第二种:输入功率
按照空调的制冷量来确定空调匹数,是目前的叫法,但在以前,空调的匹数是按照空调的输入功率来计算的。输入功率说白点就是消耗多少电量,所以输入功率的多少,直接影响耗电量的高低。
常规来说,每1匹空调的功率是735.5瓦,但在过程中还要加入电器元件、电风扇的损耗,大概是750-800瓦。以此类推,输入功率=匹数X750瓦。
什么是“大”、“小”匹?
在我们购买空调时,除了1匹,1.5匹等等具体的数值,相信大家也听过“大一匹”、“小一匹”等等,到底“大”,“小”又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为了在选择空调时能够更准确,制冷量更精准,引入了大、小两个概念(增加0.25匹和减少0.25匹)。大1匹,可以理解为1.25匹,制冷量为1.25X2000X1.162=2905瓦。小1匹,可以理解为0.75匹,制冷量为1743瓦。
什么是“型”?
空调除了以上关于匹数叫法,还有一种叫法是“多少型”,比如说型号为KFR-35GW的空调,其中数字“35”表示这台空调为35型,制冷量为3500W,多少型=制冷量÷100。
不同面积选什么匹数的空调?
购买空调时,销售都会问:你家的客厅多大?你的卧室多大?然后再给你推荐不同匹数的空调。
到底面积跟匹数有什么关系呢?一般来说,静区(如卧室)每平方米所需要的制冷量为120W-145W,动区(如客厅)每平方米所需要的制冷量为145-170W。两者可取中间值130W、160W。
所以就有以下的计算方式:
17㎡卧室:17X130W=2210W,所以这个卧室选择1匹空调、22型空调就可以了。
30㎡客厅:30X160W=4800W,所以这个客厅选择2匹空调、48型空调就可以了。
什么是空调能效比?
我们在买空调时,除了考虑空调的制冷量(多少匹),还应该考虑能效比(EER)。
这个能效比,其实就是能源的转换效率,能效比的数值越大,转换就越高,就越省电(花少量的电就能降温)。通俗点解释,两个人都要跑50公里,其中一个人要吃10碗饭,另外一个只需要吃5碗饭,很明显,吃5碗饭的人效率更高,更“省饭”。
空调能效比怎么计算?能效比如何分级?
空调的能效比计算公式为:制冷量÷制冷功率。
2013年的时候,空调能效比等级划分了3个等级,不同能效等级与能效比的关系对应为:一级能效比(3.4-3.6),二级能效比(3.2-3.4),三级能效比(3-3.2),等级越低越节能。
假设有两台空调,制冷量都为4000瓦,制冷功率为1200瓦和1300瓦,能效比分别是4000÷1200=3.33和4000÷1300=3.08,对应的分别就是二级能效和三级能效。对比之下,很显然1200瓦的空调更省电更节能(达到4000瓦的制冷,一台耗电只需要1200瓦,一台却需要耗电1300瓦)
如何计算空调耗电量?
如何计算空调的耗电量呢?其实可以简单从输入功率来计算,上文提到的功率单位“瓦”,换算电量1度电就是千瓦/时,所以功率为1300瓦的空调,每小时耗电就是1.3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