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月
07
2025
0

不同施肥量对葡萄的影响

不同施肥量对葡萄的影响

(1)基肥 基肥是葡萄园施肥中最重要的一环,基肥在秋天施入,从葡萄采收后到土壤封冻前均可进行。但生产实践表明,秋施基肥愈早愈好。基肥通常用腐熟的有机肥(厩肥、堆肥等)在葡萄采收后立即施入,并加入一些速效性化肥,如硝酸铵、尿素和过磷酸钙、硫酸钾等。基肥对恢复树势、促进根系吸收和花芽分化有良好的作用。 施基肥的方法有全园撤施和沟施两种,棚架葡萄多采用撤施,施后再用铁锹或犁将肥料翻埋。撤施肥料常常引起葡萄根系上浮,应尽量改撒施为沟施或穴施。篱架葡萄常采用沟施。方法是在距植株50厘米处开沟,宽40厘米、深50厘米,每株施腐熟有机肥25-50千克、过磷酸钙250克、尿素150克。一层肥料一层土依次将沟填满。为了减轻施肥的工作量,也可以采用隔行开沟施肥的方法,即第一年在第一、三、五……行挖沟施肥,第二年在第二、四、六……行挖沟施肥,轮番沟施,使全园土壤都得到深翻和改良。 基肥施用量占全年总施肥量的50%-60%。一般丰产稳产葡萄园每666.7平方米施土杂肥5000千克(折合氮12.5-15千克、磷10-12.5千克、钾10-15千克,氮、磷、钾的比例为1:0.5:1)。群众总结为“一千克果五千克肥”。 (2)追肥 在葡萄生长季节施用,一般丰产园每年需追肥2-3次。 第一次追肥在早春芽开始膨大时进行。这时花芽正继续分化,新梢即将开始旺盛生长,需要大量氮素养分,宜施用腐熟的人粪尿混掺硝酸铵或尿素,施用量占全年用肥量的10%-15%。 第二次追肥在谢花后幼果膨大初期进行,以氮肥为主,结合施磷、钾肥。这次追肥不但能促进幼果膨大,而且有利于花芽分化。这一阶段是葡萄生长的旺盛期,也是决定第二年产量的关键时期,也称“水肥临界期”,必须抓好葡萄园的水肥管理,这一时期追肥以施腐熟的人粪尿或尿素、草木灰等速效肥为主,施肥量占全年施肥总量的20%-30%。 第三次施肥在果实着色初期进行,以磷、钾肥为主,施肥量占全年用肥量的10%左右。 追肥施用方法:可以结合灌水或雨天直接施人植株根部的土壤中。另外,也可进行根外追施,即把无机肥对水溶液喷到植株上,以利叶片吸收。根外迫肥也可结合防治病虫喷药时一起喷洒,以节省劳力。 现代化的葡萄施肥,主要依靠对叶片内矿质元素的分析进行判断和决定,当葡萄叶内某元素成份低于适量范围的下限时就应该适当进行补充该种元素。 (3)根外追肥 根外追肥是采用液体肥料叶面喷施的方法迅速供给葡萄生长所需的营养,目前在葡萄园管理上应用十分广泛,葡萄生长不同时期对营养需求的种类也有所不同,一般在新梢生长期喷0.2%-0.3%的尿素或0.3%-0.4%的硝酸铵溶液,促进新梢生长;在开花前及盛花期喷0.1%-0.3%硼砂溶液能提高坐果率,在浆果成熟前喷2-3次0.5%-1%的磷酸二氢钾或1%-3%过磷酸钙溶液或3%的草木灰浸出液,可以显著的提高产量、增进品质。在树体呈现缺铁或缺锌症状时,还可喷施0.3%硫酸亚铁或0.3%硫酸锌,但在使用硫酸盐根外迫施时要注意加入等浓度的石灰,以防药害,近年来,为了提高鲜食葡萄的耐贮藏性,在采收前1个月内可连续根外喷施2次1%的硝酸钙或1.5%的醋酸钙溶液,能显著提高葡萄的耐贮运性能。 应该强调的是,根外追肥只是补充葡萄植株营养的一种方法,但根外追肥代替不了基肥和追肥。要保证葡萄的健壮生长,必须常年抓好施肥工作,尤其是基肥万万不可忽视。

怎么储存红薯

选择质量好的红薯。红薯要经筛选,去除带有病斑、刀伤、虫伤以及“胀水土”的红薯,因为这些红薯带有病菌,很容易造成烂薯。

不宜与土豆放在一起。否则,它们俩位犯忌,不是红薯僵心、就是土豆发芽不能食用。所以,土豆和红薯不能存放在一起。

买回后保持干燥,不宜放在塑料袋中。

红薯亦称“甘薯”\“山芋”\“番薯”\“红苕”\“白薯”\“地瓜”,旋花科。我国南方能开花结实,喜温暖多光,耐旱\耐碱\畏霜,原产热带和亚热带,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适种于肥沃而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淀粉含量高,嫩叶可做蔬菜食拥,可作粮食,亦为制酒和淀粉原料。

红薯的保存方法较易,一般将无伤残\霉烂的块茎堆放于温暖\潮湿\通风良好的僻处即可,经水解过程的红薯更香甜耐吃,乙醇气体对它催熟效果明显,所以酒后禁绝到存放处滞留,以防红薯被催熟而迅速腐烂,保存于专用地窖更好,可存至第二年的新红薯季。

红薯因含有粗纤维,还有润肠通便排毒的作用,经常食用养颜美肤,好处多多

甘薯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含热量高,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现在甘薯作为保健佳品得到广泛承认,近些年我国的甘薯种植面积稳中有升。在甘薯稳产、高产栽培过程中,安全贮藏是丰产、保产的重要环节。

一、贮藏期的生理特点

甘薯以块根为收获物,鲜薯体积大,含水量高,组织幼嫩,皮薄易破损、易受冷害和感染病害而发生腐烂。

甘薯在贮藏期间仍有旺盛的呼吸,呼吸强度比谷类种子大十几倍到几十倍,甘薯在o2充足时进行有氧呼吸,吸入o2较多,放出的co2和热量也多,当o2不足时,甘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co2和少量热量。酒精对薯块有毒害作用,易引起烂窖。

二、安全贮藏对环境的要求

l.温度:甘薯贮藏的最适温度是l0℃-l4℃,在此范围内,呼吸相差不大。当温度上升到20℃时,呼吸增强,消耗养料多,引起糠心,加速黑斑病和软腐病的发生。低于9℃易受冷害,使薯块内部变褐色发黑,发生硬心、煮不烂,后期易腐烂。

2.湿度:甘薯贮藏的最适湿度为80%-95%。当窖内相对湿度低于80%时,引起甘薯失水萎蔫,食用品质下降;当相对湿度大于95%时,呼吸虽然降低,但微生物活动旺盛,易受病害。

3.空气成分:据测定,当空气中02和co2分别为15%和5%时,能抑制呼吸,降低有机养料消耗,增加甘薯贮贼时间。当o2不足5%时,甘薯进行无氧呼吸而发生腐烂。

三、贮藏前的准备

甘薯收获期的早晚与安全贮藏有密切关系。甘薯是营养体,具有无限生长特性,过早收获产量低,过晚收获易受冷害不耐贮藏。在气温18℃时开始收获,气温l0℃以上收完最佳。收获时要轻挖、轻运、轻放。剔除带病的、虫咬的、破损的、水淹的薯块,在甘薯贮藏地晾晒3-4d后入窖。

如用旧窖,入窖前要打扫清洁,发过病的旧窖要用硫磺封闭熏蒸消毒,或将窖壁土剥去2cm。窖内装放甘薯一般以占窖空间2/3为宜。

四、贮藏方式

l.棚窖贮藏法:在户外挖窖,深2m,宽1.5m,长度随贮量而定。窖顶每隔80cm放木柱1根,铺20cm厚的玉米秸、稻草或麦秸。上覆土0.5m左右,南边留出口。

2.井窖贮藏法:北方寒冷地区,可用此法。挖井深3-5m,上井口直径lm左右,下口直径1.5m,在井底部两边挖贮藏洞,井底需垫黄沙。

五、管理措施

应掌握前期通气降温,中期保温防寒,后期平稳窖温三个原则。

贮藏初期:甘薯在入窖后20d内,温度高,湿度大,常发生发汗现象,使堆表薯块造成湿害,可在薯堆上覆盖一层干草。另注意不要过早封窖口。

贮藏中期:甘薯入窖后20d到第2年2月初为中期,此时气温低,易受冷害,要封闭窖口。另外,薯堆上盖草也能防止冷害。

贮藏后期:甘薯经长期贮藏后生理机能衰退,此时气温回升,应及时打开窖口通风换气,降低窖内温湿度。

在贮藏期间要注意两点,一是勤检查,发现烂薯及时剔除;二是下窖前一定要用灯试验,如火不灭,才能进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