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有益的事例100--150字
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王亚南睡三脚床
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宋初,宋太宗(赵光义)命李昉等编了一部书,全书共一千卷,搜集和摘录了一千六百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分类归成五十五门,是一部颇有参考价值的参考书。这部书是在宋太宗的太平兴国年间完成的,因此原定书名为《太平编类》。
据《渑水燕谈》、《春明退朝录》或《宋实录》等载:宋太宗对这部书很感兴趣,编成以后,曾亲自看了一遍。他自己规定,每天至少要看二、三卷,一年之内,就全部看完了,所以这部书后来叫做《太平御览》(“御览”,皇帝阅览)。
当时有人认为,皇帝在处理国家大事之外,每天还要阅览这部大书,未免辛苦,便劝他少看一些,也不一定每天都得看,应注意休息。宋太宗说:“朕性喜读书,颇得其趣,开卷有益,岂徒然也。”
“开卷有益”后来便形成了成语。“卷”,即书,古时的书多是贴成一长篇,然后一卷一卷地卷起保存。“开卷有益”,只要打开书就有好处,只要能和书本接触,总是有益的。
1、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清.朱舜水《答野节问》
2、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意味越是抬头看,就越觉得高远;越是用劲钻研,就越觉 得深邃。)——《论语•子罕》
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4、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元代.程端礼《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
5、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 名》
6、读十遍,不如写一遍。——宋代.罗大经《鹤林丕露•手写九经》
7、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读书必须反复地读,这样才能弄懂弄通。义:意旨) ——《三国志•魏志•王肃传》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代.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9、循序而渐近,熟读而精思。——宋代.朱熹《读书之妻》
10、外韧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宋.程颐
11、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宋.朱熹
12、胸中书传有余香。——宋.辛弃疾
13、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14、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俄.列夫•托尔斯泰
15、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俄.别林斯基
16、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高尔基
17、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苏.高尔基
18、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苏.高尔基
19、对于书籍就跟交新朋友一样。——德.歌德
20、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英.卡莱尔
21、一个家庭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里没有窗户。——英.约翰逊
22、书籍是一种冷静可靠的朋友。——法.雨果
23、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法.罗曼•罗兰
24、书是随时在近旁的顾问……——美.凯勒
25、好书的光亮超过星星。——俄罗斯谚语
26、好书如挚友,终身不相忘。——英国谚语
27、开卷有益,在乎用心。——清.李蕊《兵镜》
28、书籍是科学的成果,但科学不是书籍的成果。——英.培根
29、没有再比读书更廉价的娱乐,更持久的满足了。——蒙台居
3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钱泳《履园丛话•读万卷书》
31、读书心在书,为事心在事。——宋.朱熹《朱子语类辑略》
曹操和杨修的故事有哪些
阔门事件:曹操曾经叫人建造花园,他看了后不给评语,只在花园的门上写一「活」字,杨修看了,即明其意,竟不问曹操,擅自命人把门修窄。 一合酥事件:曹操收到一合酥,在盒上写了「一合酥」,杨修见了,便叫人把整盒酥吃了,曹操问他为何这样做,他答:「盒上写明『一人一口酥』,丞相之命怎敢违反?」 梦中杀人事件:曹操恐怕有人暗杀他,便假装说自己在梦中好杀人,更杀了一个近侍和假装痛哭,并厚葬那人,好以杀一儆百。杨修知道曹操心中所想,便恃著聪明去揭发曹操。 吴质事件:曹丕密请吴质入内府,相议曹操欲立世子一事,但怕有人知道,就用大簏藏了吴质。杨修知道,就告诉曹操,结果曹丕下次真是用大簏载绢,曹操怀疑杨修想陷害曹操。 邺门事件:曹操为了测试两个儿子的才干,便叫他们出城门,却叫门吏不要放人出外,杨修教曹植,如有人敢阻挡,便斩杀他。曹植虽然成功出外,但曹操知是杨修所教,非常愤怒。 答教事件:杨修曾经为曹植作了十几条「答教」,当曹操每次以军国的事问曹植,曹植都对答如流,曹操因而怀疑。其后,曹丕收买曹植的左右,偷那些「答教」来通知曹操。曹操见了,已有杀鸡肋事件:曹操只说夜间的口号是「鸡肋」,杨修却「运用」他的智慧,想出「鸡肋」的真正意义,还叫士兵们收拾行李,准备班师,最后当然招致杀身之祸。 身为魏王的曹操,得悉大将夏侯渊被黄忠所杀,便亲率大军20万为夏报仇,不想迭遭挫败。这天,曹操看到厨房送来的鸡汤,觉得目前的战局很像啃鸡肋骨,丢掉舍不得,要吃没什么肉。此时,大将夏侯敦来请示夜间口令,曹操随口而答:“鸡肋!鸡肋!”行军主簿杨修听到这一口令,随即吩咐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夏侯敦惊问何故,杨修说:“从今夜口令便知魏王将要退兵。鸡肋,是要吃无肉,丢掉可惜。现在的战局也正是这样。进不能胜,退恐人笑,不如早归。我料定魏王来日必要班师,所以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时慌乱。”夏侯敦听了觉得有道理,于是也收拾起来。曹操知道后大怒,以“乱我军心”论罪,将杨修处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