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月
09
2025
0

找一首古诗

一、找一首古诗

和子由渑池怀旧①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②,坏壁无由见旧题③。

往日崎岖君知否?路长人困蹇驴嘶④。

【注释】

①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这首诗是和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而作。

②老僧:即指奉闲。

③据苏辙原诗自注:“昔与子瞻应举,过宿县中寺舍,题老僧奉闲之壁。”

④蹇驴:跛脚的驴。苏轼自注:“往岁,马死于二陵(按即崤山,在渑池西),骑驴至渑池。”

【赏析】

苏辙原诗的基调是怀旧,因为他十九岁时曾被任命为渑池县的主簿(由于考中进士,未到任),嘉佑元年和兄轼随父同往京城应试,又经过这里,有访僧留题之事。所以在诗里写道:“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他觉得,这些经历真是充满了偶然。如果说与渑池没有缘份,为何总是与它发生关联?如果说与渑池有缘份,为何又无法驻足时间稍长些?这就是苏辙诗中的感慨。而由这些感慨,苏轼更进一步对人生发表了一段议论。这就是诗的前四句。在苏轼看来,不仅具体的生活行无定踪,整个人生也充满了不可知,就像鸿雁在飞行过程中,偶一驻足雪上,留下印迹,而鸿飞雪化,一切又都不复存在。那么,在冥冥中到底有没有一种力量在支配着这种行为呢?如果说,人生是由无数个坐标点所组成的,那么,这些坐标点有没有规律可循?青年苏轼对人生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和感喟。但是,人生有着不可知性,并不意味着人生是肓目的;过去的东西虽已消逝,但并不意味着它不曾存在。就拿崤山道上,骑着蹇驴,在艰难崎岖的山路上颠簸的经历来说,岂不就是一种历练,一种经验,一种人生的财富?所以,人生虽然无常,但不应该放弃努力;事物虽多具有偶然性,但不应该放弃对必然性的寻求。事实上,若不经过一番艰难困苦,又怎能考取进士,实现抱负呢?这就是苏轼:既深究人生底蕴,又充满乐观向上,他的整个人生观在此得到了缩微的展示。

这首诗的理趣主要体现在前四句上,“雪泥鸿爪”也作为一个成语被后世广泛传诵。但从写作手法上来看,也颇有特色。纪昀曾评道:“前四句单行入律,唐人旧格;而意境恣逸,则东坡之本色。”所谓“唐人旧格”,大致上指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作为七律,三、四两句本该对仗,此却一意直下,不作讲求。苏轼的“泥上”二句,也可算是对仗,但其文意承上直说,本身也带有承接关系,所以是“单行入律”。“意境恣逸”的意思,就是不仅字面上飘逸,行文中有气势,而且内涵丰富,耐人寻味,不求工而自工。这正是苏轼的“本色”。

苏轼

(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凤翔府判官,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1079)知湖州时,以谤讪朝政获罪,下御史台狱,次年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元丰七年移汝州。哲宗即位后,入京任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等职,又出知杭州、颖州、扬州。哲宗亲政后,被列为元佑党人,贬至惠州、琼州。元符三年(1100)始召还。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苏轼是艺术创作上的多面手,在诗、文、词、书法、绘画等许多方面都有较高的成就。著有《东坡全集》。

二、下学期初一历史期中

1.D 2.C 3.B 我是老师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年号开皇。 2、589年,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隋朝时,惠州地区成为州郡治所所在地。 3、隋文帝统治的措施: 隋文帝采取一系列措施改革前朝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4、贯通南北的大运河----隋大运河,是在已有天然水道和人工运河的基础上开凿的。 5、隋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⑴、掌握隋大运河的一个中心,两端,四段,连接的五大水系 一个中心:洛阳 两端: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由北向南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⑵、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巩固隋朝在全国的统治。 ⑶、隋开凿大运河的历史作用是:促进南北的经济交流。 ⑷、隋大运河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6、大运河对生态环境方面会有哪些影响? 隋开凿大运河时,充分利用天然河道、湖泊;运河通航后,两岸大规模植树造林,这些措施都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三、山东泰安哪里适合种植桑黄 山东泰安什么地方适合种植桑黄

山东泰安哪里适合种植桑黄1、惠州果盛生态园,位于惠城区汝湖镇大良村,距离市区20-30分钟的路程,交通便利。

2、植树指种植树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植树的传统,涌现出了许多崇尚植树造林的趣闻佳话。植树以清明时节为最佳,此时气候温暖,春雨飞洒,利于树苗成活。植树造林对于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减轻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3月12日为中国的法定植树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