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莎车读音?
莎车shache
莎[shā]
〈名〉
1. 莎鸡,虫名。即“纺织娘”。别名为“莎虫”。学名“螽斯”
六月莎鸡振羽。——《诗•豳风•七月》
2. 多用于地名,如莎车(在新疆)。也用于人名。
莎[suō]
〈名〉
1. (形声。从艸,沙声。本义:草名。香附子)
2. 同本义
莎,镐侯也。——《说文》。亦名沙隨,一名地毛,其实附根而生,谓之缇。即今香附子。
车[chē]
〈名〉
1. (象形。甲骨文有多种写法。象车形。本义:车子,陆地上有轮子的运输工具)
2. 同本义
車,舆轮之总名。夏后时奚仲所造。象形。——《说文》。
二、莎车气候特点?
莎车县位于新疆西南边陲、昆仑山北麓,帕米尔高原南面,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布古里沙漠之间的叶尔羌河冲积扇平原中上游。南与泽普、叶城相接,西靠英吉沙县和阿克淘县,东与麦盖提县相连,西北与岳普湖县、疏勒县为邻,西南与塔什库尔干县接壤。地处叶尔羌河冲积扇平原中上游地带,地势由西向东倾斜。行政区域南北长190公里,东西宽56公里。平均海拔1231.2米,山地占39.18%,平原占60.82%,耕地面积126万亩。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有得天独厚的光热水土资源,四季分明,气候干燥,日照长,水份蒸发量大。年无霜期22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12.3℃,年日照时数2965小时,年平均降水量56.6毫米,无霜期192天,昼夜温差大,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两至三熟的热量要求。有种植棉花、小麦、玉米、巴旦木、玫瑰花、甜瓜、石榴、葡萄、杏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区位优势。
三、莎车之名由来?
莎车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曾几度成为西域闻名遐迩的部落国,先后称为莎车国、渠沙国、叶尔羌汗国,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冲,军事驻守重地。
是一座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中亚文化与西域文化融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名城。
莎车县因汉莎车国得名。清光绪九年(1883年)置直隶州时,使用莎车古名,称莎车直隶州。
为莎车县名沿用之始。
叶尔羌最早出现于11世纪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的《突厥语大词典》,据考叶尔羌为突厥语,意为“崖城”,又《西域同文志》释为:“回语,叶尔,谓地;羌,宽广之意。地宽广,故名。”
汉代,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莎车国。
三国、北魏,称渠莎,属疏勒。
隋、唐、北宋时,属于阗。
南宋,属西辽。
元代,为察合台后王封地,称作押尔牵、雅尔堪、也里虔、鸦儿看等。
明朝,时期属东察合台汗国,明史作牙儿干。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设叶尔羌办事大臣。
光绪九年(1883年),置莎车直隶州,州治莎车,辖叶城。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直隶州升为莎车府,隶喀什噶尔道,辖蒲犁分防厅、巴楚州、叶城县、皮山县。莎车本府即今莎车县前身。
民国元年(1912年),莎车本府改为莎车县。
民国十七年(1929年),莎车县分成莎车、叶尔羌两县。
民国三十一年(1943年),复并。同年增设莎车督察专区,辖莎车、泽普、叶城、麦盖提等4县。
1949年,为莎车专区驻地,仍辖4县。
1956年,撤莎车专区,归喀什专区。
四、玛莎车标?
玛莎拉蒂汽车的标志是在树叶形的底座上放置的一件三叉戟,这是公司所在地意大利博洛尼亚市的市徽,相传于罗马神话中的海神纳普秋手中的武器,显示出海神巨大无比的威力。玛莎拉蒂世界代表着非凡的精致、永恒的风格和强烈的情感,最重要的是,代表着梦想成真。玛莎拉蒂汽车始终是尊贵品质与运动精神完美融合的象征。
五、莎车便宜旅馆?
不太清楚哟,看你需要什么样的标准以及服务,最便宜大概也需要40元左右,还有时钟点的3小时50元
六、莎车王府门票?
门票:25元
每天中午12点、下午16点半有十二木卡姆表演,十二木卡姆是一种维吾尔族传统的音乐表演形式,后面还会邀请观看表演的人一起跳舞,如果恰逢古尔邦节假期,很多少数民族游客,说跳瞬间就好多人上去跳起来了。
七、莎车古城文案?
莎车古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漫步在这座古城的街头巷尾,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岁月的流转。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让人心生敬畏。
在莎车古城,你可以感受到淳朴的民风,品尝地道的美食,与当地居民交流互动,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文化。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乐于分享他们的故事和经验,让你感受到家的温暖。
来到莎车古城,不妨放慢脚步,用心感受这座古城的魅力。在这里,你可以沉浸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也可以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享受宁静与和谐。无论是寻找历史的足迹,还是体验淳朴的民俗风情,这里都是一个不容错过的目的地。
八、莎车的特点?
古西域国名。汉时王治莎车城,在今新疆莎车境内。为丝绸之路南道的要冲。盛产玉,出铁。
宣帝时,属西域都护,立乌孙公主之子、汉外孙万年为王。
元帝时,其王延为侍子,生长于长安,爱慕汉文化,参用汉制。
王莽称帝时,匈奴贵族势力复称霸于西域,延与其子康率其旁诸国抗拒。
康继位后,汉立之为汉莎车建功怀德王、西域大都尉。
建武十七年(41),赐莎车王贤西域都护印绶,后改赐汉大将军印绶。
永元三年(91),复属西域都护。
魏、晋、南北朝时其势浸盛,北降大宛,东胜于阗,称雄西域;后为于阗所败,称“渠莎”,附于疏勒。
元称押尔牵、鸭尔看、斡儿寒、雅尔堪、也里虔。
明称牙儿干。
清称叶尔羌,置莎车府
九、莎车怎么游玩?
莎车位于新疆地区,是一个历史悠久、风景优美的地方。如果您想要游玩莎车,您可以参观塔克拉玛干沙漠、库车古城、阿依果洛苏木、阿克苏峰群等景点。此外,您还可以体验沙漠骆驼旅行、尝试美味的维吾尔族风味美食,感受当地独特的民俗风情。希望您在莎车旅行愉快!
十、植树造林的谚语
植树造林一直以来都是人类对自然界的一种友善方式,也是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重要手段。不仅能美化环境,提升空气质量,还有助于水土保持,防止水土流失,减缓气候变化等诸多好处。对于人类来说,树木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我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象征。在中国,植树造林也有许多流传已久的谚语,内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哲理。
1. 一年树木,十年树人
这句谚语是告诉我们植树造林的过程不仅仅是为了让树木生长,更重要的是培养人们对环境和生态的意识。通过种树的过程,人们能够学习到关于自然的知识,了解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懂得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种下一棵树,不仅仅是为了风景,更是为了人类的未来。
2. 千树万树植树人,万树亿树种绿魂
这句谚语强调了个体力量的重要性,无论是植树者还是每一个赞同植树造林的人都是对环境做出贡献的植树人。一个人的贡献虽微小,但众人齐心,千树万树将会成为现实。只有我们每个人都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才能够实现万树亿树的目标,让绿色之魂遍布整个大地。
3.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这句谚语告诉我们,植树造林是一个耐心和积累的过程,毫不畏惧小的、微小的贡献。每一棵树的种植都是一次积累,每一棵树都是百年绿。如果我们不从小事做起,不从每一个个体的努力累积起来,那么就无法取得更大的成就。不要低估自己的力量,小小的贡献也有可能改变整个世界。
4. 一草一木皆有灵
这句谚语传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之道。我们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树木共同成长。每一草、每一木都有其生命力和价值,我们应该从尊重和保护每一个细微之处开始,让树木、花草在我们的环境中释放出美丽和活力。
5. 种树不求荫
这句谚语告诫我们种树不应该只是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是要着眼于长远和整体的利益。植树造林不仅仅是给自己和下一代营造美好的环境,更是为了整个社会、整个地球的可持续发展。不求个人荫蔽,而是追求整个社会、整个人类的幸福。
6.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这句谚语强调了植树造林的收益是经久不衰的。虽然一棵树从种植到长大需要时间,但每一棵树都将会成为绿色风景的一部分,为人类提供氧气、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等众多的好处。春天种下一粒种子,在秋季却能够收获万颗子,这是植树者的智慧和辛勤工作的回报。
7. 一叶落知秋,一树开时春
这句谚语传递了树木的生命力和自然界的规律。当一片叶子开始凋落时,我们就能够感受到秋天的到来;当一棵树开始发芽开枝时,我们就能够感受到春天的脚步。树木既是自然界的晴雨表,也是我们对季节变化的感知。通过仔细观察树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自然界的变化。
8. 感受大自然的呼吸
这句谚语告诉我们要去感受大自然的生命力和气息。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周围的自然环境。然而,当我们走进大自然,感受到清新的空气,听到鸟儿的鸣叫声,看到树木的枝叶摇曳,我们才能够真正与自然亲近,找回内心的宁静和平衡。
9. 节约用水,从小事做起
这句谚语强调了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在植树造林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为树木提供水源,但我们也要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节约用水资源。从每一个小事做起,改变浪费用水的习惯,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环保和可持续。
10.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这句谚语强调了自然环境对我们的重要性。绿水青山代表着美丽的自然景观,而这些自然景观对我们来说就是金山银山。只有保护好自然环境,保持良好的生态平衡,才能够保证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同时,美丽的环境也会为我们带来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带动经济的繁荣。
总结
植树造林的谚语里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哲理,它们告诉我们种树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和眼前的利益,更是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为了整个社会和地球的可持续发展。每一棵树的种植都是一次积累和贡献,每一个个体的努力都是对环境做出的贡献。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节约用水开始,让我们的环境变得更加美丽和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