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榆林市幼儿园入学方案?
以房屋产权所在为第一要素,法定监护人(或幼儿)在招生范围内有合法的房屋产权登记证明或购房合同,购房合同需同时提供银行流水等有效证明。以户籍所在地为第二要素综合考虑确定入学方案。
二、学校可再生能源利用活动方案?
学校可再生能源有:废纸 塑料瓶
活动计划:1.宣传教育,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小广播和班会等。内容主要是不浪费资源,资源分类,合理回收利用。
2.各班在班干部的带领下积极行动,弘扬正能量,积极与个别违纪现象作斗争。
3.把可再生资源合理回收利用,把价值提现的淋漓尽致,加强教育意义。
三、榆林市2023年协管员待遇上调方案?
榆阳区协管员工资待遇每人每月2500元,并且缴纳五项社会保险,工资标准位居全省最高,全部由市级财政承担。而涨工资的事宜要根据市本级财政状况由市政府决定。
四、可再生能源包括哪些种类?
我是”能源e+“,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可再生能源是指在自然界可循环再生的能源,这种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相对污染更小、更加清洁。
1. 风能
风能在现代社会中的最佳体现就是风力发电站的建设,在沿海、高原等地区,风能资源丰富,不仅可以实现电力的日常供给,而且清洁无污染。
2. 水能
水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水能主要用于水力发电。水力发电将水的势能和动能转换成电能。水力发电的优点是成本低、可连续再生、无污染。缺点是分布受水文、气候、地貌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大。
3. 太阳能
太阳能是指太阳的热辐射能,主要表现就是常说的太阳光线。在现代一般用作发电(光伏板)或者为热水器提供能源。
4. 潮汐能
潮汐能是指:因月球引力的变化引起潮汐现象,潮汐导致海水平面周期性地升降,因海水涨落及潮水流动所产生的能量。利用潮汐发电必须具备两个物理条件:第一,潮汐的幅度必须大,至少要有几米。第二,海岸的地形必须能储蓄大量海水,并可进行土建工程。
5. 地热能
地热能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人类很早以前就开始利用地热能,例如利用温泉沐浴、医疗,利用地下热水取暖、建造农作物温室、水产养殖及烘干谷物等。
6. 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是自然界中有生命的植物提供的能量。这些植物以生物质作为媒介储存太阳能。当前较为有效地利用生物质能的方式是制取沼气。主要是利用城乡有机垃圾、秸秆、水、人畜粪便,通过厌氧消化产生可燃气体甲烷,供生活、生产之用。
7. 海洋能
海洋能是一种蕴藏在海洋中的可再生能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盐差能、海流能、海风能、海洋热能。这些能源都具有可再生性和不污染环境等优点,是一项亟待开发利用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新能源。
五、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叫不可再生资源。主要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例如泥炭、煤、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
这类资源是在地球长期演化历史过程中,在一定阶段、一定地区、一定条件下,经历漫长的地质时期形成的。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比,其形成非常缓慢,与其它资源相比,再生速度很慢,或几乎不能再生。
人类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只会消耗,而不可能保持其原有储量或再生。其中,一些资源可重新利用,如金、银、铜、铁、铅、锌等金属资源;另一些是不能重复利用的资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当它们作为能源利用而被燃烧后,尽管能量可以由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但作为原有的物质形态已不复存在,其形式已发生变化。
通过天然作用或人工活动能冉生更新,而为人类反复利用的自然资源叫可再生资源,又称为更新自然资源,如土壤、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各种自然生物群落、森林、草原、水生生物等。
可再生自然资源在现阶段自然界的特定时空条件下,能持续再生更新、繁衍增长,保持或扩大其储量,依靠种源而再生。
一旦种源消失,该资源就不能再生,从而要求科学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物种种源,才可能再生,才可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土壤属可再生资源,是因为土壤肥力可以通过人工措施和自然过程而不断更新。但土壤又有不可再生的一面,因为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可以比再生的土壤自然更新过程快得多,在一定时间和一定条件下也就成为不能再生的资源。
可再生能源泛指多种取之不竭的能源,严谨来说,是人类有生之年都不会耗尽的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包含现时有限的能源,如化石燃料和核能。
大部分的可再生能源其实都是太阳能的储存。可再生的意思并非提供十年的能源,而是百年甚至千年的。
六、陕西省榆林市榆林市邮编?
榆林市是中国陕西省的一个地级市,其邮政编码是719000。邮政编码是用于标识邮件和包裹的目的地地址的一种编码系统。邮政编码的前三位数字代表省份或直辖市,后三位数字代表地级市、县级市、县、区等行政区划。榆林市作为陕西省的一个地级市,其邮政编码为719000,这个编码可以帮助邮政系统准确地将邮件和包裹送达榆林市的各个地区。
七、榆林市人口?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榆林市常住人口共3624750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273314人,增长8.2%,年均增长率为0.79%。我市常住人口总量在全省排名第四位,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排名前进两位,占比提高0.19个百分点。
据市统计局四级调研员冯建军介绍,增长因素除了人口的自然增长以外,10年来我市社会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营商环境不断向好、人居环境的改善、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吸引了外市、外省人口来榆就业、创业、居住,同时也让以前流出去的当地人口重新返回榆林。
人口地区分布上,我市人口向经济发展较快县区流动的趋势明显。全市12县市区中,北六县常住人口为2806902人,占77.44%;南六县常住人口为817848人,占22.56%。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12县市区中有4个县市区人口增加,分别是榆阳区增加330022人、神木市增加116376人、靖边县增加33063人、定边县增加19707人,其余均为减少。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918899人,占52.94%;女性人口为1705851人,占47.06%。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12.49,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1.88相比,上升0.61。我市总人口性别比依然偏高,性别结构有待改善。
就人口年龄构成来看,我市0—14岁人口占比为21.41%,15—59岁人口占比为62.20%,60岁以上人口占比为16.3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1.13%。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我市人口年龄结构“两头扩大中间缩小”,少儿人口占比上升,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下降,老龄化程度加深,社会抚养压力逐步加大。
人口受教育方面,全市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达到549283人,比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增长1.14倍,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7647人上升为15154人。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8.49年提高至9.3年,文盲率由7.43%下降至6.25%。我市人口受教育程度明显提升,人口素质显著提高,说明我市率先在全省开展15年免费教育,全力引进高学历人才,大力推进“教育强市”“人才强市”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
10年来我市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向城镇、城市流动趋势明显。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占61.6%,居住在乡村的占38.4%。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提高14.19个百分点。
流动人口中,跨省流动人口为163813人,省内流动人口为1409287人。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流动人口增加679395人,增长76.02%。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为人口的迁移流动创造了条件,流动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
八、榆林市面积?
42923平方公里
榆林位于中国 陕西省的最北部, 黄土高原和 毛乌素沙地交界处,是黄土高原与 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东临黄河与 山西省隔河相望,西连 宁夏、 甘肃,南接 延安,北与 鄂尔多斯相连,系 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地,自古就是 兵家必争之地。古称“ 上郡”,始于 春秋战国,兴于 明清, 明朝九边重镇“ 延绥镇“(又称榆林镇)驻地,有“ 小北京”之美称, 康熙皇帝赐“两守孤城,千秋忠勇”刻碑 ,有“南塔北台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的美誉,如此奇特城建,在神州大地实属罕见,这也是 榆林成为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要标志。
九、榆林市景点?
榆林位于陕西省的最北部,在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漠的交界处,是一座年代久远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榆林及其周边地区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有大大小小的古遗址、古城堡、古庙建筑 100多处:这里有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遗址、有西北最大的道观所在地——佳县白云山、高原要塞 ——镇北台等,而我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神木红碱淖、以及陕西最大的摩崖石刻群——红石峡更为这座塞外名城增色不少。
榆林主要旅游景点:红石峡 ·李自成行宫 ·姜氏庄园 ·白云山·统万城遗址 ·红碱淖 ·香炉寺 ·蒙恬墓·明长城 ·镇北台 ·榆林学院 ·戴兴寺 ·青云寺 ·蕲王庙 ·凯歌楼 ·杜斌丞纪念室 ·新明楼 ·白云观 ·万佛洞 ·扶苏墓 ·二郎山 ·砚洼山南麓 ·高家堡古城 ·沙地植物园 ·杨家城 ·杨家沟革命纪念馆 ·西津寺。
十、核能是可再生能源还是不可再生能源?
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因为核燃料是矿产资源,核能是通过核反应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可通过三种核反应释放:
1、核裂变,较重的原子核分裂释放结核能。
2、核聚变,较轻的原子核聚合在一起释放结核能。
3、核衰变,原子核自发衰变过程中释放能量,然后核资源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