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高分子的缺点
功能高分子可分为以下几类:①光敏高分子。经光照吸收光能后在结构上发生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的高分子。又称光敏树脂。它广泛用于印刷版、光刻胶,光敏油墨、光敏油漆等方面。有的高分子吸收不同波长的光后能使结构发生可逆的变化而引起吸收光谱的变化,这类高分子称光致变色高分子。②电学功能高分子。有些共轭双键体系的高分子如聚乙炔等,具有半导体性质,称为高分子半导体,如在电子非定域化的分子间分子轨道相互作用很强,则由于载流子的生成和转移容易进行,会表现出很强的电学性能,这称为导电高分子 ;光照后能产生光生伏打效应的 ,称为光导高分子(聚乙烯咔唑/三硝基芴酮);聚偏氟乙烯及其共聚物在热及压力作用下能产生热电及压电效应的,称为热电及压电高分子。③催化功能高分子。酶是天然高分子催化剂,模仿天然酶、参照酶的活性中心,并与高分子效应结合而合成的高活性、高选择性催化剂叫模拟酶,如高分子催化剂及高分子金属催化剂;为克服酶的水溶性缺点,将酶用高分子限定在一定空间内,称固定化酶。将细菌等生物活性物质固定化,以代替化学反应器内的传统催化剂,称生物反应器。④选择分离功能高分子。离子交换树脂是有分离、提纯、净化功能的高分子,但其选择分离性能不高,螯合树脂的选择性能较高;另一类大孔树脂,其表面积有上百平方米,可用作高分子吸附剂,能从水中吸附以ppb计的微量杂质;选择性分离膜被广泛地用于分离、提纯和医疗上。⑤医用高分子。主要包括:用于制造人工组织和人工器官的高分子生物材料;作为载体、助剂或药理活性物质,用于提高药物制剂的安全性、长效性及专一性的药用高分子,其中具有药理活性的高分子化合物称高分子药物;以及用来制造医疗过程中各种体外用的器具和用品。⑥其他功能高分子还有:将化学能转为机械能的人工肌肉;信息传递功能高分子及减阻功能高分子等都在探索开发中。
但应用中也存在人工关节失效的磨损碎屑问题,心血管器件的抗凝血问题,材料的降解机制问题,评价材料和植入体长期安全性、可靠性的可靠方法和模型等问题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概念,功能,发展前景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指用于生理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生物体组织或器官,增进或恢复其功能的高分子材料。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功能
医用高分子材料属于一种特殊的功能高分子材料,通常用于对生物体进行诊断、治疗、以及替换或修复、合成或再生损伤组织和器官,具有延长病人生命、提高病人生存质量等作用。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前景
我国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目前约有50多个单位从事这方面的研究,现有医用高分子材料60多种,制品达400余种,用于医疗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每年达300 t。然而,我国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目前仍然处于经验和半经验阶段[5],还没有能够建立在分子设计的基础上。因此,应该以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材料的化学组成、表面性质和生命体组织的相容性之间的关系为依据来研究开发新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要应用于生物体必须同时要满足生物功能性、生物相容性、化学稳定性和可加工性等严格的要求。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和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组织工程材料
组织工程是应用生命科学与工程的原理和方法构建一个生物装置,来维护、增进人体细胞和组织的生长,以恢复受损组织或器官的功能。它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受损组织和器官的修复或再建,延长寿命和提高健康水平。其方法是:将特定组织细胞“种植”于一种生物相容性良好、可被人体逐步降解吸收的生物材料上,形成细胞-生物材料复合物;生物材料为细胞的增长繁殖提供三维空间和营养代谢环境;随着材料的降解和细胞的繁殖,形成新的与自身功能和形态相适应的组织或器官。这种具有生命力的活体组织或器官能对病损组织或器官进行结构、形态和功能的重建,并达到永久替代。
2、生物医用纳米材料———药物控释材料及基因治疗载体材料
高分子药物控制释放体系不仅能提高药效,简化给药方式,大大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而且纳米靶向控制释放体系使药物在预定的部位,按设计的剂量,在需要的时间范围内,以一定的速度在体内缓慢释放,从而达到治疗某种疾病或调节生育的目的。一次性注射或口服的高分子疫苗制剂的开发,将克服普通疫苗需多次注射方能奏效的缺点,而深受人们的重视。高分子避孕疫苗的研制又将为人类的生育调节提供一个简便、无毒副作用、十分安全的新方法,并有可能成为未来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措施。基因治疗是导入正常基因于特定的细胞(癌细胞)中,对缺损或致病的基因进行修复,或者导入能够表达出具有治疗癌症功能的蛋白质基因,或导入能阻止体内致病基因合成蛋白质的基因片段来组织致病基因发生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基因疗法的关键是导入基因的载体,只有借助载体,正常基因才能进入细胞核内。目前,高分子纳米材料和脂质体是基因治疗的理想载体,它具有承载容量大、安全性能高的特点。近来新合成的树枝状高分子材料作为基因导入的载体值得关注。
3、复合生物材料
作为硬组织修复材料的主体,复合生物材料受到广泛重视,它具有强度高、韧性好的特点,目前已广泛用于临床。通过具有不同性能材料的复合,可以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可以有效地解决材料的强度、韧性及生物相容性问题,是生物材料新品种开发的有效手段。提高复合材料界面之间的相容性是复合材料研究的主要课题。根据使用方式不同,研究较多的是合金、碳纤维/高分子材料、无机材料(生物陶瓷、生物活性玻璃)、高分子材料的复合研究。
4、生物材料表面改性是永久性课题
除了设计、制备性能优异的新材料外,还可通过对传统材料进行表面化学处理、表面物理改性和生物改性提高材料性能。材料表面改性是生物材料研究的永久性课题。如:在选用合成高分子材料制造人造器官时,可以用共聚的方法,把两种以上的高分子合成在一起,使材料分子中的亲水基团稀稀落落分布于各处,呈微观体均匀结构状态,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抗血栓功能。展望未来,高新技术的注入将极大地增强医用高分子材料产业的活力。常规医学材料的应用中所面临的人工关节失效的磨损碎屑问题,心血管器件的抗凝血问题,材料的降解机制问题,评价材料和植入体长期安全性、可靠性的可靠方法和模型等问题有望得到改善。但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医用高分子相关产业的规模以及研究开发的水平都还有较大的差距。我国加入WTO后医用材料产业将面临重大挑战和机遇,所以应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跨部门、跨学科通力合作,通过走自力更生与技术引进相结合之路,在生物材料、分子设计、仿生模拟、智能化药物控施等方面重点投入。医用高分子材料必将为造福人类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