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全双重预防机制由来?
安全双重预防机制由来:构建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预防机制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现纵深防御、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的有效手段。
二、双重预防机制总体思路?
总体思路。准确把握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全面推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
三、什么是双重预防机制?
双重预防机制就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就是我们日常工作中的风险管理,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分级、风险管控,即辨识风险点有哪些危险物质及能量,在什么情况下可能发生什么事故,全面排查风险点的现有管控措施是否完好,运用风险评价准则对风险点的风险进行评价分级,然后由不同层级的人员对风险进行管控,保证风险点的安全管控措施完好。
隐患排查治理就是对风险点的管控措施通过隐患排查等方式进行全面管控,及时发现风险点管控措施潜在的隐患,及时对隐患进行治理。
那么何为“双重预防”?把风险管控好,不让风险管控措施出现隐患,这是第一重“预防”;对风险管控措施出现的隐患及时发现及时治理,预防事故的发生,这就是第二重“预防”。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二者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是并列的两项工作?是有先后顺序的两项工作?其实都不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是相互包含的关系:隐患排查治理包含于风险分级管控中。
结合隐患的定义,能帮助我们更加清楚地理解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关系。《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导则》(应急〔2019〕78号)中“隐患”的定义为:“对安全风险所采取的管控措施存在缺陷或缺失时就形成事故隐患”。及时发现并消除风险管控措施存在的隐患,保证风险的管控措施处于完好状态,就是对风险的管控。
双重预防机制包括三个过程,同时这三个过程也是双重预防机制的三个具体目的。
第一个过程即第一个目的——“辨识”,辨识风险点有哪些危险物质和能量(这是导致事故的根源),辨识这些根源在什么情况可能会导致什么事故。
第二个过程即第二个目的——“评价分级”,利用风险评价准则,评价风险点导致各类事故的可能性与严重程度,对风险进行评价分级。
第三个过程即第三个目的是——“管控”,即对风险的管控,把风险管控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在“评价分级”的过程中,包含了隐患排查的过程,即对风险点的现有管控措施进行全面排查:措施是否齐全、是否处于良好状态,如果风险现有管控措施有缺失或缺陷,即存在了隐患,可能会构成较大或重大风险,影响风险分级结果。在“风险管控”的过程中,包含了对第二个过程发现隐患的治理及对风险点现有管控措施的全面、持续的隐患排查,及时发现隐患及时治理,保证风险随时处于可接受的范围内。
四、简述双重预防机制含义?
双重预防体系就是将人和物的不安全因素全部排查分析一遍,然后找到预防措施,并在紧急情况下有应急措施。比如你的设备有机械伤害危险,你要有急停按钮,这个急停按钮就是你的应急措施。排查分析完就是责任划分,有员工级的,班组级的,车间级的,以及公司级的,至于是怎么分的,这个要根据你的评分来判断。然后做出分级管控清单来,这个是一是为了排查,二是为了出现事故追究各级责任,比如公司级的就是你总经理的责任,如果到车间级的话就是车间主任的责任。分级管控做完了以后,就是第二步做隐患排查治理,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也是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得来的。就是看符不符合你分级管控清单上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就属于安全隐患。在一个就是做的时候要全员参与,做好材料后要标识醒目,清晰,让每一位员工都知道本岗位的隐患点和安全责任。简单这么说不知道大家懂了没。
五、双重预防机制怎么搞?
回答:
双重预防机制的七个步骤:
第一步,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成立组织机构、制定设施方案、编制制度文件和开展全员培训四个部分。
第二步,划分风险点。
第三步,辨识危险源的两种方法: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安全检查表法SCL。
第四步,安全评价分级。
安全评价分级就是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估。
第五步,制定管控措施。
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措施。
第六步,安全风险告知。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并要在作业现场和区域设置粘贴;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通常是在进站位置;设置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在进站位置和重点区域。
第七步,隐患排查治理。
六、双重预防机制是谁提出?
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吧,是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的。现在都在推动开展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工作,需要风险点识别辨识、评价、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等很多的内容。做过工贸、交通运输、危化、建筑施工的双重预防机制资料。
七、煤矿双重预防机制指什么?
双重预防机制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部分有机融合的完整机制。
撑。
双重预防机制是由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部分有机融合的一个完整机制,它是通过风险辨识评估提前掌握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来夯实各层级管控责任,并通过隐患排查治理确保风险处于受控状态的一种主动安全管理机制。
八、爆破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指南?
爆破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指南:
1. 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制定风险防范措施;
2. 制定爆破任务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分工;
3. 设立专业技术工作组,开展爆破作业安全规范;
4. 建立和完善安全技术资料库,强化爆破安全教育;
5. 建立爆破用火安全卡片制度,定期检查和改进;
6. 加强监督抽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九、什么是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双重预防机制是构筑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两道防火墙。
第一道是管风险,通过定性定量的方法把风险用数值表现出来,并按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让企业结合风险大小合理调配资源,分层分级管控不同等级的风险;
第二道是治隐患,排查风险管控过程中出现的缺失、漏洞和风险控制失效环节,整治这些失效环节,动态的管控风险。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共同构建起预防事故发生的双重机制,构成两道保护屏障,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要实现双重预防机制的目标,我们需要成立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机构、明确建设工作目标、确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覆盖范围、制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总体计划、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目标与企业的绩效考核挂钩,按照PDCA循环明确策划(P)、执行(D)、检查(C)、改进(A)四个阶段的工作内容。
双重预防机制是围绕安全生产目标运作的,所以在企业范围内要实行统一的安全生产管理要求,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外部协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保持管理标准的一致性。
双重预防机制是一个闭环管理、持续改进的系统,每个具体任务和每项工作既相互独立明确分工,又互相联系整体效能,都是通过一个完整的PDCA循环,来达到整体效能最大化的共同目标。推行双重预防机制让员工明白自己岗位的风险管控流程和隐患排查治理方法,明白自己在双重预防机制运作流程中的位置和作用,明确知道上道工序的验收标准和下道工序的准备要求。
推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把每个员工的工作都纳入到了整体效能中,提高员工的责任心和自豪感,让员工切实感受到推行双重预防机制能有效防范工作风险、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生活品质。
十、铁路双重预防机制是什么?
铁路双重预防机制是指:安全风险研判管控与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1.安全风险研判管控:重点是分级,既是将风险分级,也是将责任分级。
在建设双重预防机制的过程中,需要将风险进行分级,根据相应的风险分级法,将风险分为“红、橙、黄、蓝”四色风险等级,分别对应“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与此同时,为了将责任落实,避免出现推诿、错漏的情况出现,通常分为“企业、车间、部门、员工”,每个级别对应相应的风险管控层级,方便落实责任和风险点的划分。
2.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隐患排查,即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各行业的相关标准,将隐患进行排查,并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乃至于遏制事故的发生。在隐患排查的过程中,要知悉哪些风险点上存在着哪些相对应的安全隐患,什么样的情况下会造成事故的发生。
安全隐患的存在通常源于四个因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原因,管理的缺失,即通常所说的人、物、环、管。